合鸟聊斋:香茗一壶,绕围“鸽”字;漫淡不息,浮想联翩;聊天梳理,饶有趣味。
今天,当《合鸟聊斋》开启之时,聊起鸽子的故事。鸽子,不仅具有鸽友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的意味,也有赛鸽运动和市场经济的名利功能,而且还有培育幼儿和弘扬正能量的社会功能。比如:《小鸽子家的故事》、《鸽子为什么能找到家的科学故事》、《想当冠军的灰鸽故事》、《鸽子与农夫的故事》、《小鸽子之旅行日记》、《鸽子与雄鹰》等等,每一个小故事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充满着童趣并内含着人生的道理。
以《小鸽子之旅行日记》为例,原意是有两只小鸽子生活在温馨亲情之中,其中有1羽小鸽子厌倦平庸的生活,渴望到远方旅行;另1羽小鸽子劝说道:“旅程千辛万苦,危险而使我担忧”。一番话,虽有点劝动想旅行那鸽的心绪,但想见世面的想法还终究占了上风。说完这番话,两羽鸽子流着泪分手了。
想做旅行家的那鸽展翅高飞,曾遭遇乌云和大雨的拦截,遭受谷物诱惑的“网扣”而挣脱,特别可怕的还遭到飞鹰的侵袭,几乎把那只爱旅行的鸽子打了个半死。值得庆幸的是:外出旅行的鸽子垂着双翅、抱着伤爪,惨兮兮地“一拐一瘸”地飞回了家。
小鸽子故事给人产生了无限的感悟:世界这么大,充满着好奇和精彩。虽说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诱惑和危险,但有一颗激情冒险的心就足够了。
幼儿的教育与培养,与鸽子的天性与经历联系起来,以此从小给幼儿进行“鸽子教育”、“形象教育”、“选择教育”、“危机教育”,娓娓动听、细细道来,从而为他们终身成长和终身幸福而奠基。由此链接到《合鸟聊斋》之三:雏幼培育。雏幼培育,一样充满着科学精神与人文情趣。
引言
有关雏幼培育,是每一个养鸽参赛的鸽友应当关注与操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雏幼培育,严格地划分应有“孵蛋、呕雏、育幼”三个必不可少的阶段;雏幼培育,是“输赢在起跑线上”的主要阶段性标志。
这里,我们先对“孵蛋、呕雏、育幼”,作一粗浅的解说:
孵蛋:信鸽孵蛋,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事情,是其正常的生理与生活现象,也是一种繁衍后代的自然本能。一般而言,信鸽孵蛋,有“双亲”孵蛋或“保姆”孵蛋两种型态;如果是正常的受精蛋,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温度、温差等,在16〜18天的雌雄信鸽轮流孵蛋过程后,其“子代”便会破壳而出。
呕雏:是信鸽在孵蛋后,对于破壳而出的雏鸽,运用自身在孵蛋过程中积化的营养“浆水”或“乳汁“,用喙对喙的方式进行呕雏。所谓雏鸽,根据严格意义的动物学论点,其生存时段为7天左右,待第7天长出初毛后即为幼鸽(但鸽友一般对雏鸽与幼鸽存在着模糊的认知与界定)。
育幼:就是对幼鸽的培育,一般分为两个时段,即幼鸽的“父母”喂养和幼鸽的人工饲养:在 7天〜24天左右,即幼鸽在“双亲”鸽或“保姆”鸽喂养下,逐渐长成羽翼较齐全且能独立进食和离开“父母”鸽之时;在 25天〜6个月左右,主要由鸽友进行调养,大致有“进食→开家→家飞→训练”四个幼鸽成长的环节。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当雏鸽和幼鸽前期,有“母鸽负责早期喂食,父鸽负责晚期喂食”现象,还存在着“二喂二”(自然生态现象)、“二喂一”(为了更好地使子代茁壮成长)、“二喂三”(由于特殊需要而采取的对策)等喂雏育幼的客观方式。
正文
“孵蛋、喂雏、育幼”,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是“输赢起跑线上”的环环相扣的科学养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多数鸽友以为“习以为常”,只要经历喂养过程,完成就可以了,不必操心其科学程度和实效结果,或者说这是十分常见的养鸽自然现象,绝对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其实“孵蛋、喂雏、育幼”,也是专业性、科学性十分强的事情,绝对与“输赢起跑线上”相联姻。如果鸽友能做到三者科学联动,那就是“赢在起跑线上”;如果三者顺其自然或是有所“闪失”,那就是“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必然的,不容置疑的。
其一、鸽蛋与孵蛋的应知应会
本文的主题是“雏幼培育”,其要义是希望鸽友从鸽蛋做起。这里,很多鸽友把这三项连续的过程概括为“雏幼操作”。这实质是信鸽管理的发端,完全与鸽友对鸽子的“理念、知识、环境、经历”的专业素养有关,甚至与“鸽友圈”或“时代性”相牵联。讲到底就是对现代赛鸽的理解力与掌控力。
1、鸽蛋的判断与选择。经验性判断鸽蛋的雌雄,即大而圆的鸽蛋是雄性,尖而长的鸽蛋是雌性;选择“鲜、亮、明、透” 大小适中、光滑有斜罗纹、晶莹剔透的优质鸽蛋,这是质量上乘,能为未来雏鸽提供十分丰富的营养条件与生长的客观环境,而对于不光滑、磨沙型、薄壳、色暗等的鸽蛋,弃之或食之。
2、鸽蛋孵育的观察实验。第一天,蛋黄较深的为受精蛋,蛋黄较透明的是“白蛋”;第二天,如在灯光下仔细看,蛋中出现隐约的小红点;第四或第五天,受精蛋有明显的血丝,经观察:胚胎基线两侧血丝对称且呈现“蜘蛛网”形状的为雄性,胚胎两侧血丝不对称,一边丝长且多,另一边丝少且短的为雌性;以后鸽蛋外壳颜色变暗,份量变沉;第十六天,正常的蛋是很有规则的,并有一定空间的气室,而“死蛋”则是没有气室,仅有蛋液在壳内晃动;第十八天(根据当地气温有湿度的影响,可能也会提前出壳1〜2天),把鸽蛋拿在耳边,可以听到雏鸽的啄壳声,甚至鸽蛋某处会顶起裂口与裂缝。这就意味着雏鸽将要破壳而出。此时,鸽友应当注意破裂的鸽蛋齿纹要清晰而又均衡,从啄壳到破壳的时间越早越好,不要超过了3小时为好。
3、种鸽下蛋的注意要点。正常的种鸽下蛋,第一枚蛋在傍晚时分产下,隔一天才会下第2枚蛋;一般第一枚蛋与第2枚蛋相隔24小时,超过此时限而产蛋的则表明母鸽体能不佳,鸽蛋质量也受其影响。
其二、雏鸽发育成长的轨迹
雏鸽,严格意义上是指“破壳而出”到初生羽毛之时,约为7天。其实一般鸽界约定俗成的是从“破壳而出”到独立进食、离开“父母”鸽之时,为24天左右。雏鸽发育成长大致有如下的轨迹:
1、胎毛表现。刚出壳,经“父母”鸽孵了片刻,就能观察到雏鸽胎毛的表现。胎毛浓密者,健康也;胎毛稀疏者,体弱也。
2、眼睛状态。雏鸽在出壳2〜3天后,必然会睁开眼睛,且眼睛周围应清洁干爽,说明其发育良好。
3、肉质色泽。雏鸽3〜4天,已经能够看出其肉质的色泽。按经验判断,白色肉质擅长近程翔飞,褐色肉质善于中程翔飞,黑紫色肉质胜任远翔翔飞,但雏鸽的头必须竖直,表明此鸽的力量与飞速。
4、雏鸽特性。当雏鸽长到5〜7天时,也就是鸽友要套环时,必须注意观察,看雏鸽的反应与攻击性。反应好或有强烈攻击性的,则表明其未来具有领地意识强和归巢性强烈。
5、开始尝试。雏鸽长到15天左右,一是“父母”鸽(种鸽)要生夹窝蛋,这种蛋比通常的蛋质量要好。这时的雏鸽要表现为积极抢食,嗉囔中很饱又带水分,呈柔软状的为佳,并开始出现啄食的尝试。
6、手托甄别。雏鸽到了20天左右,羽翼日渐丰满,鸽友应把其托在手中,并上下摆动,以甄别雏鸽因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拍翅不平衡,这是理所应当的 “淘汰鸽”。
7、独立生活。雏鸽在23〜24天之时,其羽尾已长出3〜4公分,聪明的鸽子已经开始脱离“父母”鸽,表现出能够独立吃食的性能,因而表明此鸽的独立、聪慧、自立的良好品性。
8、比较筛选。从鸽蛋到雏鸽,必须凭经验进行比较后筛选淘汰,即鸽蛋选弃和雏鸽选弃“汰选法”(以后还要写到),这样留下的雏鸽就显得比较壮实。
其三、幼鸽在人工调节下的生长
幼鸽,狭义定位是由雏鸽独立生活起,到6个月龄的鸽子;广义定位是由雏鸽独立生活到当年年底的鸽子,这是鸽界约定俗成对幼鸽的界定,所谓套当年足环而参加当年比赛的鸽子,都称之为幼鸽。
其实,真正的幼鸽,是由当年出生1月龄到6月龄称之为幼鸽。由于各种原因,也可以延伸至6月龄以后至当年结束之时,也可通俗称为幼鸽,就是作为当年幼鸽比赛之用。需要讲明的是,每当春赛结束后当年第一轮“晚生鸽”,这也是幼鸽。由于鸽龄较小的缘故,一般不作比赛之用。
所以,对于幼鸽在人工调节下生长的问题,应当分两个阶段简要地加以阐述:
1、开家家飞期(40天〜6个月)。顾名思义,主要由鸽友在开家和家飞饲养过程中,减少失鸽率,提高幼鸽健康水平与家飞能力的时期。
由于我国东南西北地域广大,受天候与气温的影响,配对、下蛋、孵育等有所差异。这里,仅以我国沿海和中部地区3月份出壳的幼鸽为例:
(1)4月左右(1月余鸽龄):当雏鸽长成40天左右的幼鸽,必须将它们放在鸽舍高处的铁笼里,环顾和熟悉四周,并进行适时有效的入笼与开家训练。
(2)5月左右(2月余鸽龄):当雏鸽离开母体一个月后,幼鸽即开始独立生活,身体也由“奶胖”转为“紧凑”阶段,但此时的幼鸽免疫力下降,需要鸽友精心照料、按时喂食、防病为主。
(3)6月左右(3月余鸽龄):天气转暖,甚至闷热,此时鸽舍内细菌增多,幼鸽容易生病,鸽友以预防为主、注重鸽舍清洁卫生。如果遇到天气晴好、温度适中,可以进行4〜6次5至20公里“早期教育”般的训飞。
(4)7月左右(4月余鸽龄):那时的幼鸽,因炎症而引发各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肠炎、呼吸道炎症、微浆菌感染,甚至沙门氏菌入侵等,鸽友务必加强防范,注意卫生管理,从饮水和鸽食抓起,保证幼鸽的身体健康。
(5)8月左右(5〜6月鸽龄):天气大热,鸽友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给予幼鸽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菜蔬和饮料,适当减少家飞的运动量。
2、训放比赛期(7个月〜9个月)。这是鸽主应当十分重视的赛鸽“准备阶段”,犹如体育比赛的“热身”阶段,或军事战争的“军演”练习,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与实效性,为幼鸽日后的激烈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1)9月左右(7月余鸽龄):此时,鸽友应重视养功,以早晚定时定量按配比进行喂食,一般早上喂“细粮”,七分饱即可;傍晚喂“大食”,以玉米为主,八分饱即可。9月底可选择适当的天候进行“插红旗”强制性飞行和5〜20公里训放4次左右。
(2)10月左右(8月余鸽龄):每当10月,是鸽友训放和参与比赛的大好时机,所以按预定的训放计划,并按天候变化和个体差异进行适度调节,一般须做到“强飞,营养、休息”三者平衡,特别是调整幼鸽比赛的状态,如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300〜400公里比赛的尝试。
(3)11月左右(9月余鸽龄):这是秋季比赛的“黄金时期”,鸽主必须对自己的鸽系特性、比赛赛线或空距、天候变化的实情,进行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的比赛。因近年来,我国天候变化比较复杂,再加上强烈的电子干扰,故建议鸽友打好比赛的“组合拳”,即准备几路鸽系和赛程的鸽子,按比例地加以投放至“特比”、“关赛”、“普赛”的总决赛之中,以图收获秋天赛绩的硕果
3、其它说明事项
对于幼鸽的科学管理,还涉及到诸多细节方面,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应有之义,更需要鸽友成为现代赛鸽专业人士,必须遵循先进的赛鸽理念与操作要求,否则必将事倍功半。现在,把其它说明事项作为培育高质量幼鸽的必要补充。
(1)控制家飞。当幼鸽成长发育至100天左右,也就是三月余时候,在这些幼鸽在置换3〜4根大条之际,一定要控制幼鸽家飞的时间。因为过多强飞会造成种种不测。一般而言,清晨家飞,控制在40分钟左右。因为过度的家飞,会造成幼鸽“游棚率”增高,特别是幼雌游棚较多,这可能与性成熟择偶等有关;过度的飞行,也会造成幼鸽肌肉拉伤,羽毛容易粗糙,也影响日后换毛;更为可怕是,会导致整个赛季的赛绩明显下降,以此造成难以估量的隐患。
(2)发身阶段。这是特指在幼鸽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两个发身阶段,即幼鸽的身体、肌肉、骨架等有明显的加强与长进。
①第一发身阶段:5月上旬〜7月上旬(幼鸽在40天〜100天)。鸽友须十分关注与重视这一阶段的饲料配比与营养成分,也要想方设法给予幼鸽充分家飞的条件,以此去达成幼鸽身体第一次“强壮式”发展。据悉:有经验、赛绩骄人的鸽友,就十分重视3月鸽龄的幼鸽,进行5〜20公里的数次近距离训放,以此推进幼鸽身体的强壮和增加其独立性与归巢意识。如果无视或轻视第一次幼鸽发身,很有可能造成日后训放严重“失误”,比赛成绩也可能严重“滑坡”。
②第二发身阶段:8月中旬〜9月中旬(幼鸽处在6月鸽龄时段)。鸽友一定要根据幼鸽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本舍幼鸽的健康状况与主要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鸽舍环飞。所谓强化环飞,一般在9月15日〜10月1日的15天左右,从而“顺理成章”地纳入高强度、有节奏、善调节的训放之中。此时,鸽友就会发现,幼鸽的身体状况又比前一阶段强壮有力的多。当然,幼鸽第二次良好发身与日后训放的归巢率,乃至比赛的赛绩呈正相关的关系。
(3)换羽须知。幼鸽换羽,既表明了幼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时令与季节的“生物钟”现象,又证实了幼鸽的生长发育程度。作为一名鸽友,千万要清醒“秋飞一身毛”,绝对不能“顺其自然”而随波逐流,以此造成秋赛毫无建树的“窘境”。
据实验观察,幼鸽换羽客观上也存在着两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主倒秋毛。一般在7月15日〜8月15日之间,这是专指幼鸽开始在换小毛,也就是幼鸽开始换各部位的小毛,这就是所谓的“七零”,这种零零碎碎的换小毛,必须在幼鸽环飞前完成。
②第二阶段:主倒冬毛。一般在8月15日〜9月15日之间,这是专指幼鸽已经开始“换装”,以适应秋末冬初寒冷天气生存的需要,从而实现全部毛羽的更新,出落为英俊潇洒的“小帅哥”或是婷婷玉立的“小公主”。当幼鸽第二阶段“换装”完毕,才是鸽舍“插红旗”家飞与短途“适应性”训放相联动的开始。
众所周知,“秋赛鸽毛胜”。比赛事实证明:幼鸽羽毛换齐之比换完大条来得更重要,因为滑顺整齐的羽毛能够减少飞行时空气的摩擦力,更能增快飞行速度,因而归巢更迅速。这也成为鸽友“心想事成”的必然。
据此,幼鸽在换毛期间,是不能强化环舍飞行,而采取的策略是让幼鸽放松,开启倒毛的“生物钟”,而绝对不是提前家飞而造成倒毛“停止”。当然,这也受地域与气候影响,乃至各鸽友具体操作有关,故希望大家能以科学的适应性为前提,科学环节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仔细有效地加以落实换羽须知。
(4)饲料配比。幼鸽在生长发育进程中,对于饲料的配比,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做法,这是客观事实。但仍然存在饲料配比的客观需要,也就是说应按幼鸽的生活与生长的需要而加以供给。现提供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早上,提供幼鸽蔬菜(切碎)和“小食”,下午提供幼鸽“大食”。蔬菜,有青菜、白菜、胡萝卜、卷心菜、西瓜皮等;“小食”,有大麦(15%)、小麦(25%)、稻谷(45%)、麻子(5%)、油葵(5%)、荷花子(5%)等组成;“大食”,有豌豆(25%)、玉米(60%)、糙米(10%)、白果子(5%)等组成。同时,伴以红泥土,增加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入魔粉、奶粉若干,增加其食欲与营养。
在喂养幼鸽时,鸽友必须加强观察与调节,特别是防止稻谷有时会造成幼鸽“噎食”的现象。事实上,每个鸽友又有自己不同的饲料配比,但真正的目的是使幼鸽能获得与自身生长发育相匹配的饲料。一定要谨防幼鸽营养过剩而过于“肥胖”,也不要出现因饲料不足而出现幼鸽“消瘦”的现象。
(5)预防措施。我们认为:幼鸽的生病重在于预防而轻于治疗。一方面,当幼鸽真正因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导致生病,那是鸽友预防措施怠慢而造成的必然结局;另一方面,出现幼鸽患重病之时,理应立马淘汰。
当幼鸽生长在15天左右,常规用1/4甲硝唑,处理呼吸道。每天1次,以3〜5天为好,保证幼鸽的“健康度”。
当幼鸽离开母体进入鸽舍时,必须使用电解质,使幼鸽体内酸碱平衡,以解除幼鸽的“紧迫感”。
当幼鸽开始真正独立生活时,为了保证它们的肠胃健康,用乳酸菌片或培菲康2天,给予其肠胃的消化与有益菌种,提升幼鸽的“适应性”。
在幼鸽常规处理后,还需做好以下三项事情:
其一、幼鸽的钻笼训练:幼鸽必须进行钻入笼门的训练。每日1〜2次,每次可训练钻笼5〜6回。开始由人工塞进;随着次数增加,减少人工塞进的次数;而后完全由幼鸽自己进笼。
其二、幼鸽的定位观察:幼鸽在80天后,可以放进专设的“铁丝鸽笼”,放在鸽舍顶上 望四周。每天1次,每次2〜3小时,还有计划地放在鸽舍的四角,让幼鸽饱受阳光沐浴与自然景色感染,以此增强幼鸽的观察能力与定位能力。在幼鸽观察与钻笼其间,每3天用1次电解质,消除幼鸽的“紧迫感”,增强其免疫功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
其三、人工筛选10%递减法:鸽蛋时期,以10个鸽蛋为例,在经验性反复比较与鉴别下,弃之1个鸽蛋;雏鸽时期,如9个鸽蛋全孵出,按照发育程度和个性表现,淘汰1个雏鸽;幼鸽时期,在8个雏鸽都长成幼鸽时,按“手感差、身体松垮、结构不紧凑、软弱无能”者,必须剔除1羽幼鸽;当幼鸽开家后,大约在40天左右时,按“抢食怠慢、抢不到领地、上天飞行慢、没有固定巢架”等指标,在7羽幼鸽中再清除1羽幼鸽。按10个鸽蛋的“汰选法”类推,一般掌握递减在40%以上的比例,以此保证提高参加未来高端幼鸽比赛的鸽子品质。
(6)养功食水。在鸽友优越的养功与食水条件下,还须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幼鸽吃食、巢内表现、自由活动状况等等。以不同的幼鸽赛制做好充分的准备条件:“百日赛”,真正的幼鸽赛(300公里〜400公里);“特比赛”,当年幼鸽赛(500公里);“公棚”或“寄养制”比赛(单关或多关)等。一定要注意,以早熟品系为好,以抗逆性好和快速鸽系为重;晚熟品系用在隔年比赛,也须剔除抗逆性差和“慢郎中”的鸽系。
(7)幼鸽比赛。谈及幼鸽比赛,这是现代赛鸽的核心与重点,也是普天下鸽友追逐的赛鸽潮流。但根据现代幼鸽比赛不同的样式,需要鸽友提前做好预设与准备:
①幼鸽单关赛:重在快速鸽“一滴血”,包括赛鸽个体条件,加上鸽友“人为条件”的精心饲养、强化训放、调整状态,必然产生良好的竞翔成绩。
②幼鸽多关赛:选择具有“既稳又快、较好定向、相当韧性”的品种,并且具有“中上飞速、保持体能、快速恢复疲劳”的特性,在鸽眼结构和眼志上有所表现的优秀幼鸽。
③公棚赛:因公棚大羽数的饲养与家飞,必须要有“抢架、吃食、适应性”强的鸽系才能有所作为,即在幼鸽个体身上表现为“生存能力强、抗病体质好、比较聪明”的品质,即在300公里、400公里不飞在第一梯队,而在500公里“临门一脚”决赛时有靓丽的表现。
④寄养制赛:是有钱人或大户玩鸽的地方,也有少数鸽界精英参与,寄养制老板仅提供比赛的平台和比赛的记录。因“投入大、风险大、请人养、自己训”的特征,具有“人鸽合一”的积极特性,且为三关或四关赛,其激烈程度与赛飞竞技的残酷性无以伦比。一般要求“鸽王”级种鸽所出后代,各有各的理念与手法,培育出的后代在这样“悬念性”与“不确定性”比拼中,育有高质量关赛幼鸽的品性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由于幼鸽参赛数量的局限性,加上不可预测天候的侵扰,在每周一次500公里左右“有雨待停、有雾待清”的强悍比赛体制驱动下,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比赛结果。
尾声
此时,笔者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科学养鸽》,这本杂志是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出版的当属赛鸽类的期刊,曾像阵阵春风吹醒和启蒙过不少鸽友的心田,那就是养鸽参赛的科学性与操作性。
此刻,笔者又想起欧洲顶级的幼鸽专家的视野:从“鸽蛋-雏鸽-幼鸽”,从独立生活到2个半月时吃“重科”(以碗豆为主);3个月时吃1/3清除饲料和2/3正规饲料;红泥土是幼鸽最重要的辅助品;幼鸽添加食品主要是乳酸菌,有利于肠胃健康;幼鸽训练失水时,电解质能帮上大忙⋯⋯从“鸽蛋-雏鸽-幼鸽”,要服从“三高”:高质量鸽蛋、高品质鸽乳、高水平飞行。
中国鸽界自改革开放40年来,已经在实践与创新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完全可以与现代赛鸽强国相媲美。比如:中国鸽人的研究与考证:高位赛绩鸽有60%的鸽子可以做种鸽,低位赛绩鸽有40%的鸽子可以做种鸽;低位赛绩鸽中的少数种鸽,可以育出比高位赛绩鸽中的少数种鸽名次还要高的子代;但是高位赛绩鸽中的种鸽的子代无论在名次与整体获奖面上,都比低位赛绩鸽中的种鸽的子代要高得多与多得多。这就为广大鸽友提出种鸽概念的数据化的佐证。
其实,鸽蛋、雏鸽、幼鸽,就是广大鸽友实施科学管理的“生态链”。从20克左右的一个鸽蛋,经过孵化和呕雏,迅速地长成约400克的幼鸽。据研究实证:幼鸽为何比成鸽“奶胖”,幼鸽为何独立进食后容易“消瘦”,这是因为幼鸽体内含有76%的水分,而成鸽则降至56%的水分。
当雏鸽破壳而出时不会自食,要“父母”鸽喂食维持生存。开始时,1〜4天的雏鸽,要“鸽乳”的滋养;4〜7天的雏鸽,需要老鸽的浆料且掺有部分颗料混合物;7天以后的雏鸽,就受予老鸽全部颗粒饲料的喂养。幼鸽一般在24天左右开始自己啄食进食。
幼鸽发育迅速,源于优质鸽乳的哺育,更需要采食较多的营养物质。据悉:“鸽乳”的营养成分大约90%是由酪蛋白和少量的磷脂所组成的蛋白质,并含有较高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鸽乳”主要由甘油脂占81.2%,磷脂占12.3%等。所以,任何鸽友必须以优质的、高蛋白、组合型的饲料喂给“父母”鸽吃,以求母强子壮。当然还有育雏后的养幼、育幼、训幼和“一锤定音”的幼鸽比赛结果问题。
在此,中国鸽界的鸽友还面临和存在着两大问题。随着中国赛鸽热潮和赛鸽形式的不断升温,重视科学养鸽的鸽友日益增多,并在实线中取得可喜的成效。可是,仍有不少鸽友“信奉经验”和“自恋为上”,把科学养鸽当成一项十分空洞、教条的事项,并经常弃之一边,缺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赛鸽文化与科学品质,致使他们经常在偶然的经验中徘徊,甚至误入不求上进的“死胡同”。还有由于地域不同、气候差异,敬请诸位鸽友千万不能“死搬硬套”,而是应当找出适应当地特点的雏幼培育的“路线图”。
据此,目前中国鸽界的关键是亟待提升鸽友对赛鸽的理解力与掌控力:
理解力,是指“抓住总体”,也是指鸽友对某个事物或事情的认识、认知、转变过程的能力。做好任何事情都要用到理解力,所以我们要增强理解力,使自己更进一大步。其包括整体思考能力、洞察问题能力、想象类比能力、直觉和解能力。体现在“赛鸽观念、自我评估、定位定向、投入产出、参与娱乐、善行助人”等方面。养鸽参赛,其前提是提高分析能力,即分析面对的事物或问题,只有分析明白所做的事理,才能奠定做好此事的基础;还有更重要的是转变思维能力,意味着在养鸽参赛过程中,必须针对“重点突出”问题或“瓶颈障碍”问题加以思考与对策,以转变思维解决“改良”和“改革”问题,以求获得重大的飞跃。
掌控力,顾名思义意在掌握、控制,即在鸽友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持、调控、了解和预测事物发展,并通过有效的操作来决定结果。掌控力,是指自己占有、管理、影响之下的事物。掌控力,即是能够调控事物目标对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事物的起因、发展、结果的全过程的有效把握,它是“把握中心、驾驭全局”的重要体现,也是一种内在智慧的驱动力,潜藏在每个鸽友的身上,它是“个人能量”的充分释放与有节奏的展现。
鸽友的理解力与掌控力,体现在鸽友“孵蛋、育雏、养幼、家飞、训练、防病、调整、比赛”等一系列主要环节上。赛绩是检验鸽友理解力与掌控力的唯一标准。
注释
①阿黛尔油画:《破壳而出的生命》。
阿黛尔·雷诺【Adele Renault】,1988年出生于比利时一个音乐世家,2010年毕业于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目前,她作为信鸽艺术家生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阿黛尔喜欢绘制超写实的鸽子作品,作品精美绝伦,画中雏鸽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被精致入微的刻画,作品令人过目不忘。
阿黛尔精心创作的油画:“破壳而出”,这是外国女画家阿黛尔精心制作的一幅油画。看那精细的笔触、明暗的处理、破壳的表征、生命的萌芽,体现出艺术家的功力与对赛鸽生命力的领悟,从而使人联想浮翩,想象出从“鸽蛋—雏鸽—幼鸽”的生命生长的过程:鸽蛋的孕育、幼雏的突破、幼鸽的成长,意味着未来天空的激烈决战⋯⋯
这幅意味深长、带有生命律动意境、又富有哲学新生理念的“破壳而出”,与本文《合鸟聊斋》之三:雏幼培育紧密相连,反映出当下激烈竞翔比赛的逻辑起点。
②儿童鸽画:在天真烂漫中抒发爱国热情。
鸽子的祖先是野生的原鸽。早在几万年以前,野鸽成群结队地飞翔,在海岸险岩和岩洞峭壁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由于鸽子具有本能的爱巢欲,归巢性强,同时又有野外觅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类所认识,于是人们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鸽子作为家禽饲养。也有的史料记载,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埃及、希腊人已把野生鸽训练成为家鸽了。
由此使人想起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迄今还矗立着一位妇女的塑像,她身披古希腊的传统服装,张开双手托着一只鸽子及鲜花迎接游客,让人们牢记战争的不幸,珍惜和平、热爱生活。鸽子作为和平的使者,也是世界重大盛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本图画的表现与特征是,鸽子飞翔与祖国发展联动,那花花绿绿的色彩,那陶陶罐罐的表征,那童真无暇的线条,充分表明了中国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优秀的儿童画《我们爱和平》,其中,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要它象征着“国际和平年”的标志,就是用鸽子飞翔联系祖国大地的图案,象征着人类和平、友谊和五谷丰登。
其实,对待西方的鸽文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对中国的鸽文化,人们却所知甚少。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养鸽历史,鸽子的艺术形象,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自唐代开始,又出现了画鸽子的名家;至明代,不仅鸽子的艺术形象更丰富多彩,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鸽文化专著——《鸽经》;到了清代,又出现了工笔写真、彩绘极精的鸽谱,为宫廷画家之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现代-儿童画《我们爱和平》则表述中国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类和平的渴望。
赛鸽运动,也应从娃娃抓起。
③“龙”字:中国甲骨文。
鸽子象征和平,已成地球人的共识。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总少不了鸽子的身影,人们通过放飞鸽子,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和平的期盼。
鸽子,不仅象征和平,还是爱情的使者,被世人称为“爱情鸟”;鸽子,还是平等的象征,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鸽子,由天空勇士化为各有比赛的利器,翱翔在祖国东南西北蓝天白云之间。在当今各大城市和农村,饲养鸽子已成时尚:形象优美、性情温顺的鸽子,还内含着极其重大的经济价值与声望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甲骨文“龙”字,是象形文字,外观与绘画的龙十分相像,但更为关键的是与鸽的进化始祖“龙”和华夏民族崇拜图腾“龙”有着极其重要的内涵联系。
先讲甲骨文。它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二讲中国文化中的“龙”。“龙”字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的国度”“龙的精神”,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龙的原形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象与文化含意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龙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这里,我们将通过“龙”字,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再讲“龙”的求古溯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龙”的民族文化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华夏民族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特别是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从实物角度提供了“龙”曾在古老年代存在过的有力佐证。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的晚侏罗世。从化石的体态看,她有着极其优美的体态。稍有一点想像力的人看过她的体态,都不能不与传说中的鸟中之王的凤凰联系在一起。她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是羽毛的前身,此时还没有进化到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形象优美、性情温顺的鸽子,也是“龙”的子孙后代,它又是东西方文化的宠儿。西方文化把鸽子视为和平、爱情、平等的象征,中国文化则把鸽子视为信义和家庭和睦的标志。而在鸽子的艺术形象方面,东西方的作品也各有特色。
古老的物证再次表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龙”兴之地,是中华文明的祖国。如今中国有41万信鸽协会的会员,加上四季分明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一定会造就人类伟大的文明奇迹,影响着中国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