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日本的赛鸽运动起步是较早的,可谓是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中国信鸽运动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中国养鸽前辈培育的超远程信鸽血统中就有日本信鸽的血脉。中国早期的养鸽前辈们喜欢1000公里以上的远程和超远程竞翔,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日本鸽界的影响。时到今日,日本鸽友仍把关东三大远程赛事(900公里-1100公里)视作赛事中的重头戏。
日本鸽界有许多地方是值得称道的,如成熟的赛制、日本鸽界的段位制、协会的运作与管理、赛鸽文化的传承等等。尤其是赛鸽文化的传承,在日本是独具特色的。我从事《赛鸽天地》杂志编务工作20余年,接触日本的赛鸽刊物《爱鸽之友》和《赛鸽》也20余年。《赛鸽天地》和日本赛鸽协会以及上述两本刊物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并且获得以上两本刊物在中国的独家转载权。《赛鸽天地》创刊十周年时,日本《爱鸽之友》杂志发行人明神庄吾先生专程到北京出席庆祝大会,由此结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
20多年来,从日本《赛鸽》和《爱鸽之友》上翻译、转载的优秀文章成为《赛鸽天地》杂志重要的稿源之一。日本翔圣并河靖先生、岩田诚三先生的巨著《作出与竞翔》和《叁×3》在《赛鸽天地》上连载,广受中国鸽友的好评。我对日本鸽界的了解,主要是20多年来从《赛鸽》和《爱鸽之友》上得到的。日本鸽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矢志不移的文化传承工作。
日本鸽界重视本土的信鸽文化和本土品系的传承
日本《赛鸽》杂志有一个专栏叫“日本本土信鸽系谱”,每期杂志刊登一篇,专门记载日本老一辈的养鸽家和他们当年所饲养和培育的品系,至2018年12月,这个专栏已经不间断地连载到第89篇了,把89篇文章串起来,基本上就是一部日本信鸽运动的发展史,而演绎这部历史的,是那些开拓日本信鸽事业的前辈和他们精心培育和使翔的赛鸽品系:津轻系、势山系、岩田系、10007号⋯⋯
而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化传承和本土信鸽品系的传承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国“泰斗”级的养鸽前辈大多没有“自传”式的专著,本土信鸽品系的培育与传承也缺乏文字记载。十年前,内蒙古卫视的《赛鸽天地》栏目拍摄了名为《天地之间超远程》的6集电视记录片,对建国初期兴起的我国信鸽运动的历史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并用视频手段记录了下来,现在回头再看那部片子,真的是弥足珍贵。真的要感谢为这部电视片提供采访素材和历史资料的前辈们,他们是有心人,是对历史有感情、有责任心的人,因为他们的奉献,这段珍贵的历史,才有可能被记录下来,传播并传承下去。
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史与志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史遍天下之大,志则录一邑之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史”说的是天下大势,是社会的主要潮流,是从宏观上对社会的描述和评论。“志”则是记录了一个地方、一个局部发生的具体事件和有影响的人物,是从微观上看问题的。“史”是由许多的“志”串连而成的,“史”是面上的“综述”,“志”是点上的记载和实录。“史”可以夹叙夹议,“志”只管如实记录,不议或少议。
回到主题。对于鸽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的有些鸽会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如:中国信鸽协会曾先后编辑出版过两本史志方面的书,中国信鸽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册——《腾飞》和《中国信鸽大事记》。
上海市信鸽协会编辑出版过《上海信鸽史》,天津市、内蒙古、河北省信鸽协会均在成立30周年时编辑出版过专集。也许还有一些省市信鸽协会出版过类似的书籍,但更多的鸽会在这方面是空白的。有个别的鸽会,建会二三十年,连一个字的记录都没留下,可以说是愧对历史。
由于我参与了内蒙古信鸽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专刊的编辑工作,所以对古人所说的“修史之难,无出于志”有了我自己的理解。内蒙古信鸽协会成立30周年的纪念专刊是内蒙古信鸽协会创意并编辑出版的,但专刊中的资料、内容全部来自于各盟、市、旗、县,这既验证了“史”是宏观层面的,“志”是微观层面的这个道理,也证明了“志”的重要性。如果盟、市、旗、县都不提供原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那这部“史”又如何去修呢?岂不是无米之炊吗?所以,我们的鸽会、鸽友、信鸽媒体一定要树立对历史负责的责任感,把发生在你所管辖的地区或你亲身经历过的重要事件记录下来,把你所在单位和地区的赛绩卓著的养鸽人、以及对你地区赛鸽运动影响巨大的信鸽品系记录下来,这些都会成为编史的重要内容。
我们生活在当下,“当下”逐渐成史。让我们认真地记录当下,为后人传承真实的历史。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