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名的职业赛鸽者曾经悄悄告诉我:一些公棚俱乐部都已经或者即将败倒在“赊账”上。
我很是不解问他原因,他才告诉我,其实有的公棚俱乐部出于情面也好出于发展也好,总会允许赊账现象存在,赊账者赢了当然好办,扣除即可。但比赛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鸽友会输,有的赊账的输了会认账给钱,有的会给大部分欠小部分,有的欠账不赖账就是不还,有的扯其他理由翻脸不认账……
欠的钱已然纳入奖金计算总额内,获奖的理所当然会找组织者领取。一旦推迟或者不足额发放,组织者马上就会陷入信誉的危机引来各种麻烦。而赊账,组织者基本职能采取私下协商讨要的办法。据了解,有的公棚俱乐部赊账积累起来,已经超过它的利润,直接把他们打入赤字的行列。而讨债,在中国绝对是个很艰难的事情,一句话可以证明:欠钱的是大爷,要钱的是孙子。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表面红红火火、风光无限,实际是千疮百孔、败絮其中、打肿脸充胖子。这是部分公棚俱乐部老板的真实写照。
言而无信、欠债不还。似乎还只是鸽界乱象之一。这些年让人诟病最多的还是公棚乌七八糟的事情。有的公棚信誓旦旦,不管收鸽多少,奖金照章程全额发放;拒绝协议鸽,拒绝作弊作假;邀请鸽协监放、敬请鸽友监督,发现作弊作假违背章程者,奖金五百万,云云。结果呢?名家大户的协议鸽几成公认的通行潜规则;收鸽不够数或者中间出现差池会赔钱,就会宣布秋棚改春棚或者举办友谊赛;公棚自己冒名交鸽然后进奖一大堆;扫空环、死鸽重套环……,印在纸上贴在网站上的章程成了废文一个,曾经的豪言壮志、信誓旦旦也成了屁话一堆。
而更可笑的是,严重违反章程约定的这些行为,居然常常还有为数还不算少的鸽友会谅解认同,认为这是老板经营有道、聪明会变通的表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愿打,一个居然愿挨,中国鸽界文化居然如此高深莫测、诡异蹊跷,让人也是醉了。
这些事件背后,无不折射出中国鸽界的一个症结诟病:普遍缺乏契约精神。
什么是契约精神?它源自西方宗教中的立约,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其产生与宗教密不可分。
西方文明传统中的契约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约”上。耶稣降生之后,上帝与人重新确立“新约”,把过去上帝与犹太人订立的称之为“旧约”。这种契约精神经犹太教、基督教的弘扬开来,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
契约是西方文明的基石,进而又成为西方商业文明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契约代表着商业关系双方的承诺,信用与契约紧密关联。契约精神保证了商业文明的发展,商业文明又强化了契约精神。
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诚信”观念,我们甚至可以说,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诚信精神。只有交易双方都能诚实守信,履行合约不折不扣,才能确保交易安全,社会稳定和谐。
那么,中国鸽界为何没有契约精神呢?
有,但更缺。笔者认为,这和一些鸽友们内心深处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中的诡道韬略、厚黑权谋之术,在乎所谓的机巧聪明,崇尚所谓的变通,赞赏所谓的兵不厌诈的心态有关。比如田忌赛马的故事。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这是赛马的规则,但是田忌却使用了下马对上马、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这是典型的不讲规则;但却被当做最经典的案例来崇拜。那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更是蕴含了对规则的轻蔑。就像公棚协议鸽,诚然公棚方责任不可推卸,但那些名家大户没责任吗?置公棚章程、赛鸽的公平公开公正于不顾,挟自己的名望影响力作为协议交换,和公棚方沆瀣一气,投机倒把。但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结果必然是坑了别人,也埋汰了自己。
笔者也并非崇洋媚外,那外国鸽友就个个讲诚信吗?其实不然,据耳闻也有不少国外名家强豪利欲熏心,勾结国内鸽商感谢售假制劣的勾当,也并不一定就比我们重义守信。但在西方,他们不遵守信用的代价会很沉重,没有诚信的西方人简直寸步难行,生不如死。这就迫使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诚信。对西方人来说,失去信用,就是失去精神生命,这两者没什么区别。
据报道,很多美国家庭都希望留学的中国孩子住在自己家,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为了获得一些费用,后来才明白,她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信用。因为帮助外籍人员,宣扬美国形象,这些家庭将会在社区里获得一些信用积分。这些信用对外国人至为重要。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什么的,都需要信用来保障。譬如美国的校车司机就是一个大美差,只能由根红苗正的人担任,因为责任重大,美国的校车司机信用指数极高,非常受人尊重。在美国做校车司机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常常是世袭。
而在鸽界,比利时皇家信鸽协会(KBDB)对其举办的所有的国家赛的冠军鸽进行粪便检查。一旦查实使用兴奋剂,就要取消成绩,停赛3年。
而当下的中国鸽界,是否遵守契约精神外在的约束规范不多,更多的是靠鸽友自己的自律。也就是讲素质讲良心。其实,我们鸽界也有不少遵守契约精神的人。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因为欠考虑加之不熟悉管理,筹建公棚第一届就面临巨亏,但他仍然坚持按照章程打完比赛并全额兑现奖金,结果是卖车卖房,妻离子散。就如同在红灯区开了个正规按摩院,很多“聪明人”耻笑他是傻子,为什么不“懂得变通”,大不了毁约不认,翻脸走人罢了。他就像古代的那个叫尾声人,为了守候自己的女人,为了一个约定,他在桥柱下等待,结果洪水来了。但尾声为了守护对自己女人的承诺,抱住柱子不走,最终被大水淹死。伟大的诗人李白也为之感叹: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但后世之人却常常嘲笑尾声。
是否具备契约精神,既关系事情的对错,更关系到鸽友素质。
偶然读到美国的这个故事。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 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那份延续了200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伟大的契约精神。也是鸽界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所谓的一诺千金。人和人之间,鸽友和鸽友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缀起整个大陆。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高级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诚信,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契约。遵守契约的人是明智的,信守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自己的契约买单,实质上是给自己的人格鸽德保险。
而最要命的是,契约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再次建立。犹如精美的瓷器,可贵的东西总是易碎的。大家看看鸽界屹立不倒的那些公棚俱乐部,无一不是遵守契约精神的典范楷模。而倒闭的,也大多在契约精神的遵守上过不了关。
当契约精神如和煦阳光普照大地之时,也是中国鸽界走入发展快车道之日,惟愿鸽界方方面面的人士共同努力,早日实现这一天。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