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归宗”和“万源归类”
曾经“得李鸟国血者得天下”,之后“得詹森者得天下”,近年又有“得考夫曼盖比者得天下”之说。
“名驹皆由悍马所生”,把“大多由”改成“皆由”,看到商机的人们借船出海,乘势建立林林总总的“鸽业”甚至工业式规模化生产的“研究中心”,不遗余力地大力推销“优之良品”。但是,20多年过去了,今日中国鸽坛每年产出的成千上万个各类冠军,得天下的都是哪种血?又有谁见过某“血”一统天下?
赛鸽实践中,一来赛事总是在不同气候、环境、距离和赛制的条件下进行,又存在诸如后到先入棚等一系列偶然因素,因此,第一名大体只是该场或该种赛事的冠军,譬如公棚赛冠军、地区多关赛冠军或长距离冠军。二来鸽子本身存在不同特性,而人们对既快又稳且远及能适应各种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全能型性能的无限追求,以及囿于养鸽人的人、财、物力、所处地理环境和个人偏好,都直接影响了赛鸽的培育,必然产生迥异的结果,这表明鸽子不可能独此一家,所谓“万源归宗”,只能是“万源归类”。也可知,“名驹皆由悍马所生”到“万源归宗”,再到“得詹森者得天下”那个似是而非的“因果”,只是传销噱头而非科学。
“使用”辨好鸽
1、“好鸽”即“好用的鸽子”。
名鸽不等于好鸽。好鸽必须通过效果反推,即产出优秀赛鸽的方可称为“好鸽子”,换言之,赛绩鸽是“好鸽子”的遗传验证。
“产出”,包含了鸽子优良基因的遗传能力和养鸽人的配育技巧两方面,而最简单和直接的辨别方法:一只鸽子能高比例产出前卫鸽,尤其交配多羽鸽子后代甚至多代都有好表现,就是“好鸽子”,俗称“金公”“金母”;而一只大名鸽,譬如詹森或李鸟交配“好用的鸽子”而后代毫无建树,即是“孬鸽子”。
亲身经历:2014年引进的一羽500公里冠军,使用三年后代仍无表现,劳民伤财,堪称“鸡肋”。也让本人深化了认识:青出于蓝,未必胜于蓝。
由此可见,“好鸽子”的定义其实是“好用的鸽子”,而非简单的某血某种、或符合人为标准的“好看”的诸如“X金甲”一类的鸽子。自废自家好鸽子,除自信心外,更多的是被拥有名鸽头衔的“孬鸽子”或“符合标准好看的鸽子”所误。
2、“好鸽子”重个体。
还是亲身经历:两羽欧洲原棚鸽育出三姐妹,大姐的后代单关、多关入三甲近10羽,二姐作出400公里特比环冠军、500公里4名,而三妹作出的后代全灭,体现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遗传现象和规律。
詹森兄弟一生尤其早年引进不少鸽子,惟库勒曼的“红狐1919”和史高特的“石板灰32”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已是养鸽人常识的心法和经验之一:寻找和不断交配“好用的个体”。久而久之,便诞生了闻名于世的詹森鸽系,应验了中国古谚: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羽鸽子成就一个鸽棚”事例比比皆是,选择如此,“制造”也如此,所知的所有名家出产的“好鸽子”都是“小灶”式的精心培育,而无论名气多大,工业化生产赛鸽,受塔尖式数量稀少的“好鸽子”所限,只能选用非塔尖级鸽子作育,出品自然降等甚至粗制滥造,引进这类鸽子,只能是“矮子里边挑高佬”,撞大运。
坚定了“个体是重中之重”的信念,方法自然渠成水到,“事不过三”:一羽鸽子交配棚内三只“好用的鸽子”而后代无突出表现,再“名”再贵,淘汰应是不二之选,而有针对性地坚持交配“好用的鸽子”,自然也能形成独具特色的鸽系。
思想于此,或许可以说:科学养鸽,其实应该叫“赛鸽实用科学”,大忌虚名虚誉;若把培养优秀信鸽当作制造产品,“种”即是材料,“用”则是方法,重点抓个体,效果定好坏,“好用”(能出赛绩鸽)就是“好鸽子”,反之则否,
是云:所谓心法,其实也是人一生用来用去的“基础”,立足法则、规范和普世道理构成的基础是真正的“万源归宗”,对基础的认识、理解、积淀乃至运用直接导致人的高度和成败,因此,基础知识大要反复重温、领悟进而诱发升华,故此哲人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