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系是致胜的基础 训养是致胜的关键

品系是致胜的基础 训养是致胜的关键 

 江苏淮安金陵经典鸽舍 杨 淳 

      在我国的信鸽事业发展史上,关于信鸽“品系”的研究和探讨对信鸽竞翔事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着不同的理论,其中以论述“品系”的文章为多。

      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我国的信鸽竟翔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信鸽事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各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信鸽饲养、“品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某一阶段的竟翔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品系只是致胜的基础,而训养确是致胜的关键”。

      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商讨: 第一、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信鸽竞翔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就此而言,我们虽不能说“品系”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仍作为广大鸽友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可以说目前“品系”问题已不再是困扰、阻碍我国信鸽竞翔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品系”是致胜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应该是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有些人将“品系”视为信鸽竞飞的关键,当然这还要看他是处于什么时期。在80年代初期,强调“品系”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时国内的信鸽“品系”的确很少,“品系”自然会成为竞翔中的主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许多鸽友不惜代价,从国外引进的大批优良“品系”,现已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如果我们现在再去一味地追求“品系”,强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未免有些不妥,普遍素质提高了,既能得来“千军”,又何愁“一将”呢? 第三,有许多养鸽人主张和宣传好种不必训,好种在手,高枕无忧,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可以肯定的讲,世界各地的铭鸽“品系”都是在反复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步地淘汰而进化来的,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下其内因才会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离开了训练,好种也会退化。因为比赛对于鸽子来讲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一只平时赛飞的鸽子,其翅膀的运动频率至少也要达到每秒4次,其运动速度大约在15米/秒左右,而500公里比赛的鸽子一般要连续飞行6~7小时,也就是说每飞行1小时,其双翅将反复运动14400次,飞行500公里两翅将运动86400~100800次,1000公里竞赛运动次数将不低于20万次,2000公里将不低于4O万次,面对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单靠“品系”是绝对不能完成的。许多当过司放员的人都有这样体会,就是当鸽子从远地放飞后,绝大部分鸽子经少许盘旋后会朝着自己的故里径直地飞去,定向较好的鸽子都具有较好的“品系”,都有强烈的归巢愿望,但再好的“品系”如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训练,而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无疑也是力不从心的。

      体力是决定信鸽能否快速归巢的关键,而体力则来源于平日的训练。所以如不人为的对其进行训练,它是不会具备短、中、长、超远距离快速飞行的能力。 因此,有了好的信鸽“品系”作基础,我们就应该把研究信鸽竟翔的重心转移到训养信鸽上来。      训养包括:日常管理(饮食、饮水、鸽舍卫生、防病治病)、体能训练等方面。 训养信鸽方法很多,成功的饲养者都各有各的高招,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有的定时开棚,有的全天开棚,有的上路训放,有的强制家飞等等。

      对于家飞训练,要想使你的信鸽家飞好,首先你要拥有一个好的群体,没有一个好的群体是很难搞好家飞训练的。检查家飞的质量主要是看其高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经常性的、强制性的训练,这项工作要求我们要象当教练员一样,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训练计划,在不同的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使鸽子能逐步地适应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 对于群体中若出现身体带伤或年龄过大不善飞行的个体时,应及时淘汰或关棚养之,不能让它们影响群体的飞行质量。对于幼鸽家飞训练要注意观察,以使训练强度不超过其能承受的范围,否则幼鸽会乱落或飞失,当训练稳定一段时间后,鸽群已基本适应,这时你即使不去强制,他们也会在一段时期内自觉地飞,但是停止强训的时间不能太长。

      家飞的质量与喂养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但要注重饮食的搭配比例,还要注意巢内的卫生,疾病也是影响训练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人为的控制鸽子的交配次数和喂鸽周期,最好是在赛前的2—3个月内不喂幼鸽。总之要想尽办法尽量减少其体力的损耗。使它们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训练才会有质量,比赛才能有希望。 

       在体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选种。就是在你棚中所出的幼鸽中,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后有些很快比较能飞,而有些可能不太能飞,这些不太能飞的鸽子若是出于同个“品系”,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考虑该“品系”继续保留的价值了。正如人们所说的“能家飞的幼鸽不一定都是好种所育,但好种的后代如果发育正常的话则必定是能家飞的”。即使你认为你的“品系”十分的优良,也应该坚决淘汰这样的后代,而重新选配种鸽。 

       总之,真正有经验的养鸽者在鉴别自己或他人的鸽子时,不是简单地只看鸽子“品系”、眼沙和体形,而是首先要看其整棚的素质、训养方法等,然后才能根据一些细微的差别,从鸽子的眼志、体形以及肌肉等细节的分析中发现优秀的个体。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赛鸽引我故乡行下一篇:与信鸽共同成长的岁月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