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赛鸽育翔探秘 连载(二)
泉淼战狼
(承上期)
1、有的放矢、引自己最需要最适合的种鸽。
鸽友在引种前首先要想好打什么比赛,什么距离,是幼鸽赛、俱乐部、鸽会赛制性比赛,还是公棚赛。没有一路鸽子是全天候,通吃的、全能型的,即使有也少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气候、温差各不相同,特别是与国外赛鸽强国差距更大,赛制区别也大。
因此笔者建议一般鸽友应考虑在当地或在国内就近引种为佳。
如果你追求名血、名种,也可以去国内使翔该血系成绩较为突出、血统较为纯净的鸽舍引种。原则上不建议单只引进和引进无翔绩、单翔绩或幼鸽。另外这些名血、名鸽的一些显性特征,多被育种者在长期选育的过程中固定下来。认真研究、仔细观察、相信不难发现,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轻信鸽贩的花言巧语。相信自己、相信血系种族的成绩。翔绩是不会骗人的,特别是多家,多地均有不俗表现的品种、血系鸽。因此建议到血统清晰,血缘种群大,育种水平高、翔绩稳定,人品好的鸽舍引种。能引入近亲、沾血又有多次翔绩的鸽子最佳,虽说杂交能出优势,然而作为杂交的亲本,还是越纯越好。
杂交通常是在培育竞翔鸽和育种的 “复杜”环节才会用到。
当然近亲繁殖也是存在不少弊端的。因为其要么遗传纯和了父母的优质基因,要么会杂和聚集了父母的劣质基因,当然也会有可能在染色体随机重组成新的基因组合时;出现更多的有别于亲本的基因组,但这种几率是很小的,无论是近、远亲,还是杂交育种子代鸽的基因链中,都会有亲本的遗传信息,只是多少和遗传了那些,在那个组段不同而已。如果鸽友们引进的近亲幼鸽,恰巧是杂和了父母的劣质基因,外观又不易分辨,而鸽友们又舍不得赛飞检验,那就危险了。
我们引种就是为了竞翔参赛,所以笔者认为近亲,必须通过比赛检验,用起来才放心,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增。当然成绩要求可以略宽于杂交鸽。如果是杂交体,最好是多关优胜鸽,因为赛鸽的赛飞成绩,偶然性是存在的,与鸽群一同回归而获名次的也很多,一复飞就露馅了。而且在选择杂交体多关优胜鸽作第一代基础种鸽时,最好是能够同时引入其平辈、隔代,有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最好,成绩略差也可以,这样能减少许多时间,少走许多弯路。种鸽梯队的血缘层次也会迅速搭建起来,最主要的是你离引进的血统更近更纯了一步,引种成功的几率也加大了许多倍。
如果你引进的是幼鸽,那么必须要通过比赛检验,不要舍不得。如果几年时间浪费下去,损失绝不少于引种的钱。国外许多名家的做法很值得借鉴;选择中意了那个系统,那个鸽舍的鸽子,就直接引进一整轮幼鸽,然后直接训赛,有成绩够资格进入种鸽舍才考虑留种。
特别是往自己棚内成型的血系里参血尤为慎重。否则会起反作用,达不到改良复壮的目的,还影响血统纯度,加进去异血再想剔除极难。
整轮幼鸽引入,等于在竞翔上最大可能地克隆引入鸽舍的成功,甚至是等于鸽主的多年努力,你一朝全部拥有。这是最直接最划算的引种模式。成功的鸽舍,血缘种群大,血缘层次多,整轮引入对今后的竟翔和育种很有益处,而且也能避免血统被张冠李戴。赛鸽市场化后,利益的驱使,让一些人黑了心智,不得不防。
无论最终引入的是赛绩鸽,还是幼鸽,都要仔细观察其与该品系及父母鸽的体貌特征是否相像。一是看遗传是否到位,二来是要有防人之心。种鸽一旦选定,短期内尽量不要改变,要持续增加该系统实力,先稳定种鸽本血统原有实力优势,才考虑改良提高。千万不可犯狗熊掰玉米的错误。今天詹森飞的好,明天桑杰士夺冠,后天什么什么系赢大钱啦,东换西换一事无成。伤钱、伤身、费时、更伤心。须知不同天气、赛制、距离、参赛羽数、鸽友阵容、赛鸽状态等一切不确定因素,都将左右比赛结果。
因此相信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给种鸽时间,并按正确的方法,尽最大可能挖掘种鸽潜力,缩短育翔周期,这就是笔者草拟此文的宗旨。


2,基础种鸽的选配
基础种鸽引入后,我们应该再次仔细、系统的了解该种鸽血系家族的优缺点,善翔的距离,家族及近亲的翔绩、自身的翔绩、优势和弊端。如果不是新棚或重新选立主血系基础种鸽的,情况则好很多。在原棚主血成型的基础上,引入新血前,还应在原有了解的基础上更仔细、更深层、更综合地认真观察和回顾一下你棚中的主血,基础种鸽有哪些优缺点,子代的表现如何?优点、缺点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特别是优良性状的遗传是否到位,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否存在伴性遗传,这很重要,它往往是我们普通鸽友通向成功,甚至是打开育种之门的钥匙。因为很多鸽友并非专业人士,对赛鸽体内的遗传基因、基因链组的衔接、搭配、重组、染色体随机组合时,可能存在的某些惯性规律等等,我们都无从得知。唯一的检验方法就是通过比赛,但比赛因有不确定性,非人为因素的存在,却又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而赛鸽的外在性状的遗传只能是参考。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赛鸽的某些性状呈显性或隐性时的表现得出一定结论,即伴随着某些固定特点、性状遗传的同时,我们期望的一些优良性状。如速度、耐力、抗痨力、遗传力等等会同时出现,这就是伴性遗传。例如红鸽的子代羽色多为显性遗传,但也有呈隐性出现的子代,那么假如子代羽色在遗传为红色时,翔绩会很突出。而红羽色是隐性遗传时,则其他性状会较突出。掌握了这种伴性遗传,可以让我们许多人肉眼就能了解,赛鸽大体遗传了种鸽的那些性能,从而去决定很多事情。例如子代的去留,是赛飞还是育种更突出。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鸽子的遗传是由40对染色体组成,父母鸽配对后,其染色体的基因组是随机产生的、新的40对染色体,这也就是有时子代既不像父又不像母的原因。
笔者曾有一羽安徽赛华公棚决赛12名灰雄(江苏圆梦范健鹏使翔并相赠),范健鹏老师随12名赠送的还有一羽纯桑杰士花雌,此配对子代一羽也没有飞出来,后换配一羽中鑫公棚老板周留增所赠:甘纳斯鸽王 969近亲浅羽点雌,12名和雨点雌上代都有石板鸽,配对后育出的石斑不是游棚就是放丢,就没一羽撑到正式比赛的!所出灰鸽则飞的不错。后尝试将石板留种,则二代表现相当不错。08年秋有一羽08-32-326999获得河南翔和公棚300公里37名,决赛249名,河南中鑫08年秋赛08-32-325744获预赛44名,决赛290名,08-32-326991预赛190名,08-32-326992决赛486名(与991是同窝),笔者这一雄配两雌,后代的赛飞与育种表现也许是个例。但估计其它鸽友也会遇到,只是大家都不曾注意罢了。第一配桑杰士花雌,羽色灰、花头白条、玉趾、白腹、尾有白羽、牛眼,子代几乎都是呈显性遗传了母方这些外在性状,但飞的都不好。第二配浅雨点雌,所出子代多为石斑,但游棚性,丢失率极大;所出灰鸽则与父鸽12名灰雄很相像,飞的不错,后笔者将一羽小石斑在两次游棚回来后关入死棚。成年后配范健鹏所赠詹森石板雄, 两只石斑所出子代都为灰鸽,参加08秋公棚赛,第一场翔和公棚即获奖,中鑫公棚也有获奖;
这第一配对12名灰雄是电脑配詹森石板的杂交鸽,雌鸽是纯桑杰士其遗传基因明显呈强势,外在一些性状也呈显性,但却飞不出,不善翔。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当第一配对桑杰士花雌的外在特征呈显性时,同时伴随遗传的却是不善翔。
第二配对两羽含隐性基因(石斑羽色)的种鸽,子代羽色石斑呈显性表现时,却同时伴随了游棚性和高丢失率;子代石斑羽色呈隐性,而12名的灰色呈显性时,则伴随着翔绩突出;
第三配对羽色石斑呈显性遗传的小雌,配另一只石板羽色呈显性的雄鸽,子代却都是灰色,石斑雄鸽父母鸽均为石板,而小石斑雌,母方上代只有石斑和浅雨点,没有一羽灰羽色。只有父方12名雄本身羽色为灰,12名的母亲也是灰羽色,12名的父亲是石板。因此小石斑雌的子代以隔代遗传的方式将灰羽呈显性遗传,同时伴随遗传的是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羽色、善翔性、速度和优良性状的高遗传性。同时也说明第二配对的子代石斑羽色呈显性时,虽然伴随着游棚与高丢失率,但同时也伴随着育种力的高遗传性,也就是说第二配对子代出灰善翔,出石斑则善种。
通过以上例子,鸽友们是否能思考到什么?请深思,有益。
(未完待续)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