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赛鸽比赛的重点主要放在幼鸽赛上,大多数公棚或特比环的比赛都是500-550公里级别。 能在这种赛事上取得好成绩是大多数鸽友十分关注和向往的。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呢?我认为还是那几个字:种,养,训,但是要增加一个前提:“幼鸽比赛”的种,养,训。
一. 种鸽的准备
1. 早熟种系
作育主攻幼鸽赛的幼鸽首先要求种鸽具有早熟特点。使翔六个月大的幼鸽参加500公里的单关甚至多关比赛则要求赛鸽的家系“早熟”。有些鸽子的家系由于其建立家系时主要由长距离的成绩作为选择的条件,使得这些家系的幼鸽成熟较晚,例如:杨阿腾,凡王路易,迪尔巴等,如果选择这些鸽系参加幼鸽赛,就要注意掺进早熟鸽系,如詹森,桑杰士等早熟的鸽系,以达到幼鸽的早熟。一般说来,长距离赛鸽大多晚熟,中短程家系的鸽子大多早熟。拿现代鸽系来说:速霸龙,赫布瑞克,富雷迪范西,乔斯托内等大多属于晚熟鸽系,而里奥,胡本,“奶酪小子”等则属于早熟鸽系。如果从国外引进种鸽,尤其是引进国外赛绩鸽时要考察该家系的幼鸽比赛成绩。拿一羽比利时利摩日全国冠军为例,首先要看它是在几岁时获得的冠军,幼鸽和一岁龄时有没有成绩,该家系的幼鸽赛绩如何,等等。经常我们看到一羽国际铭鸽的后代并不是优秀的幼鸽赛鸽,成熟早晚可能是它失败的原因之一。
为了作育出既有早熟特性又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的幼鸽,我的建议:如果使用长距离鸽系的话,尽量争取把长距离鸽系的血脉压倒1/4一下,以保留鸽子的早熟特征。
2. 适翔距离
国内幼鸽赛的特殊性在我们用六个月左右大的鸽子参加500-550公里的比赛,我认为这是最难培育的鸽系,因为这个距离在300-400公里的短程快速鸽系和600-700公里长距离耐翔鸽系之间,即早熟快速和晚熟耐翔的鸽系之间。国际上,如英国,德国,他们的幼鸽赛在400公里以内,而美国大多数幼鸽赛的决赛在640公里(400英里)。只是近些年来比利时开始了幼鸽500-550公里的比赛,可是他们幼鸽赛的气候条件优于国内大多数幼鸽赛。所以我们要用早熟快速和晚熟耐力这两种不同的鸽系作育适合我们比赛的幼鸽。是以早熟快速为基础鸽系掺进耐力鸽系作育,还是以耐力鸽系为基础掺进早熟鸽系,还是进行两鸽鸽系的杂交呢?“条条大路通罗马”,鸽友要根据自己参赛地区和通常比赛的天气,速度等具体情况来定。我认为,如果鸽友追求获得几个高位奖,采用短程快速作为基础好一些;如果鸽友追求高归巢率和入奖率,那么以长程耐力鸽为基础好一些。
3. 种鸽的年龄
为了育出充满活力和健康的幼鸽,我们尽量选择年轻的种鸽作育,尤其是种雌,以一岁龄或二岁龄的雌鸽最好。虽然也有高龄种鸽作育出冠军的例子,但很高比例的冠军鸽出自一岁龄的雌鸽。在二三百公里的轻松比赛上,父母鸽的年龄并显现不出来。但当赛鸽飞行六七个小时后,全身已经筋疲力尽,来自父母的那点青春活力就显现出来了,它们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4. 种鸽的健康
种鸽确定之后,“最健康的鸽子赢得比赛”,这是许许多多国际赛鸽名家公认的。可是健康的幼鸽一定出自于健康的种鸽! 但是为了拥有一队健康的赛鸽队伍,一定不能经常使用药物来维持赛鸽的健康。经常使用药物而得到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也很难赢得比赛。
但是在它们应有的使命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要使它们达到百分之百的健康。所以我的鸽群一年只有一次全面清理用药:种鸽在育种前,赛鸽在比赛训练开始前。用药的原则是:效果保持时间越长的越早用,药效最短的(如毛滴虫药物)最后用。做疫苗防疫通常一年一次,最早用;驱虫一次药效可以达到半年,其次用;随后是沙门氏,呼吸道,最后是毛滴虫这些药物。
最后,我们希望准备好的种鸽达到以下几点健康的标准:羽毛紧贴身体光滑如缎;鼻溜雪白有粉;口腔内血色粉红一致干净平整;胸肌饱满粉红。
种鸽准备好后,我们可以开始作育幼鸽了。
二. 雏鸽的饲养
对刚刚开始养鸽子或入门不久的鸽友来说,有些养鸽常识是要了解的:饲料的营养成分,鸽子健康的外观表现,鸽子常见疾病以及如何防治。我们从雏鸽的饲养开始了解。
1. 饲料。
首先,鸽子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配比。一羽小鸽子在出生的第一个月内要完成一生大部分的成长,所以它们需要很多蛋白质。饲料中含蛋白质高的是豌豆,花生和其他油料作物。小鸽子60天大以后,生长基本完成,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就可以减少了。所以在雏鸽阶段我们需要给种鸽饲喂高比例的豌豆(可以达到50%)。
2. 饮水。
大家现在用的都是自来水,水的质量没什么问题,但是鸽子饮水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新鲜,每天换,无论喝完没喝完。饮水器要用双份,每天洗干净后挂起来晾干。这样可以减少毛滴虫的传染机会。我的经验:使水的酸碱度显略酸性,在防病治病上都会有益。在水中少加些醋或最好加些柠檬汁都可以达到略显酸性。至于全部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我认为没有必要,太娇贵的赛鸽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3. 矿土。
矿土是鸽子必须日常营养品。矿土中的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等对鸽子的健康尤为重要,雏鸽成长为健壮的幼鸽,赛鸽队伍顶级的竞翔状态都需要顶级的矿土。矿土需要每天细致的添加更换。鸽子的味觉十分挑剔,再好的矿土放上几天它们就不喜欢了,同样的矿土,新加进的疯抢。在雏鸽阶段要特别注意添加钙的供给。优秀的赛鸽家会仔细观察赛鸽的矿土的要求,尤其是育种季节,窝内有不同日龄的小鸽时,老鸽子挑选的矿土种类是不同的,我们养鸽人并不知道它们每天的具体需要,所以每个希望成功的鸽友都要锻炼自己敏锐的观察,提供尽可能多的营养成分以保证育出健壮的幼鸽。
4. 营养丸和幼鸽丸。
我的建议是尽量少用。作育一羽冠军鸽很难,如果幼鸽生下来带有一些弱点,那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淘汰,而不是用各种营养丸药使它成长为一羽看起来不错的赛鸽。因为当比赛来临需要它付出最后一点体力时,天生的弱点就会显现出来。
三. 幼鸽的管理。
仅仅作育100羽幼鸽,把它们放到幼鸽棚里面,饲喂和家飞,到它们四个月龄后开始训练,这些是不够的。要想拥有一个优秀的幼鸽赛鸽队伍,这中间有两个非常重要事情:
1. 幼鸽必须建立一个与它的鸽舍和主人很强的联系;
2. 幼鸽受到正确和科学的饲养,成长为一羽非常健康的赛鸽,以在比赛时充分显示它遗传而得到的潜在能力。
为做到这些,我们要在以下方面做足工作:
1. 从上环开始,每天接触幼鸽,抚摸它的头和嘴,细声的和它说话,使它熟悉主人。在它28天下窝时它就不会害怕我们人类的双手,对我们有些信任。这是第一次建立与幼鸽亲密联系的机会
2. 幼鸽是习惯性的生物,任何活动如果在它每天的生活习惯中,它就会觉得很安全。因此,下窝后应在每天定时喂它们二次,定时出棚活动,主人以同样的声音和它们说话,每天生活在同一间鸽舍,歇息在同一栖架。如此以来,幼鸽可以与鸽棚渐渐的建立很强联系。鸽子为什么从遥远的地方顽强的归巢?温馨的家是它最大的动力。
3. 不要让幼鸽饥饿。要用手来喂鸽子,每天用同样的声音叫它们进来吃食,用手一把一的一把地喂它们。刚开始可能有些幼鸽胆小,躲着鸽主,但很快它们就学会吃主人手上落下来的食,到后来可以到手上来抢食。如果你每次都是放下食就走,那么第二次建立与你的鸽子亲密联系的机会就错过了。在赛季,你可能一星期要抓赛鸽几次,如果你必须每次都追逐它们到最终抓住它们,那么赛鸽对鸽舍的迷恋就渐渐地减弱,甚至归巢后迟迟不肯入棚。
4. 保持幼鸽棚不拥挤,提供给幼鸽足够多的栖架。举例来说空间为(2米X2米X2米)8立方米的鸽舍幼鸽数量最多不要超过16羽,即每立方米的空间不要超过2羽。
5. 幼鸽进入幼鸽棚并对其熟悉之后就应该出棚活动了。从这天开始应该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出棚。害怕不敢出棚的幼鸽可以把它放到外面着陆板上,让其自由进来。绝大多数幼鸽很快就学会每天的正常活动规律。开始离棚高飞后,每天让幼鸽定时出棚飞翔一或二次,六到八星期大的幼鸽很快就知道了规律: 什么时候出去飞,什么时候回巢,什么时间喂食。这样使得幼鸽的生活形成规律,定时喂食,运动,休息,有规律的生活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减少幼鸽可能发生的疾病。
6. 幼鸽从下窝后的前几个月是最容易发生疾病的时期,因为它们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对外来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弱。这时期它们正在建立起其自身的免疫能力。当比赛时幼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致病病因,细菌或病毒。鸽子要靠自身强大的免疫力维持其健康,我们给的药物只是起个辅助作用。为了从刚刚下窝到比赛来临,培养幼鸽的自身免疫能力,我们必须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a) 尽量减少幼鸽的应激,保持鸽棚干燥,清洁和不拥挤;
b) 如果鸽群中没有爆发疾病时,就不要经常也使用药物,鸽棚不要经常消毒,让幼鸽在自然的环境中接触到有限的病菌和病原,以使幼鸽产生自身的免疫力。
c) 如果鸽舍内发生疾病,当症状轻时不要把病鸽从棚内移走,留在棚内以增强幼鸽鸽群整体的免疫能力,可以对病鸽单独填喂片剂药物,如果通过几天的单独给药,病鸽还不能很快恢复,它将很难成为一羽优秀赛鸽,需要从赛鸽队伍中清出去。只有当棚内的病鸽数量超过10%时才开始全棚给药。棚内病状如能不需给药渐渐地自行消失,则我们达到了培养幼鸽免疫力的最佳效果。
7. 幼鸽从下窝到比赛训练前要经过成长,换毛,换羽,这时期需要大量蛋白质,远远超过比赛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所以这个时期饲料的蛋白质比例不能低于15%。通过饲喂豌豆量超过30%(各种豌豆加上野豌豆更好)的混合饲料,再加上15%的红花籽,我们可以达到蛋白质含量的要求。另一个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的饲料添加剂:“啤酒酵母”,幼鸽期间争取每个星期二次用啤酒酵母伴食帮助幼鸽的生长发育,同时成长一身柔软滑润的羽毛。
8. 鸽舍是赛鸽温馨的家,因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a) 安全,尽量减少外部的惊扰。有人说鸽子可以习惯任何外部的环境。但这并不说明鸽子喜欢这样的环境。当鸽子在休息时,尽量减少对鸽子的扰动;
b) 干燥,但是不要粉尘四处飞扬,也不要过于经常使用消毒液喷洒鸽舍,因为消毒液并不能把所有的致病病原全部杀灭,反而潮湿的环境会有利于其它一些致病病原的生长;
c) 通风,但要减少外部极端气候环境的影响,鸽舍要把外部的风雨挡在外面,不能外面5级风,舍内2级风。
四.幼鸽的换羽
我们知道正处在换毛期间的幼鸽不愿意家飞,如果这是把它们投入比赛,则更难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许多鸽友采用“黑屋”或“光亮”的方法使得幼鸽提前换好全身的羽毛。
a) “黑屋”。 并不是整天都把鸽舍遮光,而是把每天的光照时间缩短至8小时就行了。根据你的日常工作时间来制定何时给鸽子8小时光照,可早可晚,但是必须整个幼鸽期间固定,不能改动。比如:早上8点开棚家飞,下午16点收棚进入“黑屋”制。如果你不是从雏鸽开始就采用“黑屋制”,而是在五,六月开始“黑屋”,那你采用的实际是“准光亮制”,既将每年最长光照日期从夏至(6月23日)提前到你开始进入“黑屋”的日期,并且加速日常光照的缩短进程。北半球的生物都在夏至过后,光照缩短后开始调整体内的荷尔蒙,准备入秋入冬,鸽子也就要进入换毛期了。
b) “光亮制”。有经验的鸽友知道:每年早春出的幼鸽换毛换羽慢,而夏季晚生的幼鸽下窝一个星期后第一根大羽就要脱落了。利用这一规律,通过在傍晚加强光照使得幼鸽鸽舍的光照处于夏季时间。而在五月份开始减少光照时间,造成“人为的夏至”来临,促使幼鸽产生相应的荷尔蒙分泌在六月份开始换毛。
c)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解除“黑屋“或“光照”之日都要注意鸽舍内的光照与外界实际光照的差别。如果你的光照周期成为“短-长-短”幼鸽就要产生“换二次毛”的问题。所以要尽量保持在一种方式上:黑屋制应该是“短—长”直至比赛结束;光亮制应保持“长—短”。
d) 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人为”地改变鸽舍自然环境,利用鸽子身体内的生物钟对光照的反应来加速换羽。但是“人为”改变自然环境必然带来其“付作用”,鸽子承受的环境压力加大,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如果你地区的比赛在10月下旬开始,最好是采取“自然制”,因为10月下旬自然条件下的幼鸽也换好全身的羽毛了。
通过正确科学的管理,当训练开始时你将会拥有一队心理和生理上健康的幼鸽,这样的赛鸽使你的训练较为轻松和容易。
五.幼鸽训练
当幼鸽换羽结束后,我们就要开始它们的训练了。训练鸽子时要清楚训练的目的:
a) 每天的家飞是为了让鸽子熟悉家周围的环境,渐渐地发育它们的飞行器官。在这个阶段最好不要采取强制家飞,鸽子是天生飞行的鸟类,如果健康,它们会自己自由的飞上一个或二个小时。如果鸽子不喜欢飞,那么一定由下面的原因之一:
鸽子健康不好;
鸽子正在换毛;
鸽子在赶蛋或是准备下蛋;
鸽子的饲料过重或豌豆过多,使得鸽子过胖;
如果你不仔细考虑原因,找出问题所在,而是不顾一切地强制家飞,你只会飞伤鸽子,不会提升鸽子的状态。如果你的赛鸽没有健康,换毛和配对的问题,却不喜欢家飞,或家飞十来分钟就落下喘气,十有八九你喂的饲料太重了。试着加进50%的大麦,或许一个星期后你的赛鸽就飞起来了,轻松地自由飞翔一个多小时。
b) 从10公里到50-60公里渐渐加大距离的训练,是为了让鸽子认知沿途的地标地物,在比赛最后冲刺阶段可以直线归巢;
c) 超出50-60公里距离的训练是要启动幼鸽的导航能力,靠它天生的定向能力回到鸽舍50-60公里以内,同时锻炼鸽子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功能,锻炼各个内部脏器为大运动量时提供能量的能力,如心脏向各个器官的不断增大的供血能力,肝肾的解毒能力,气囊和肺部的供氧能力等等。这阶段的训练也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加强,直至其极限。这时要特别注意观察鸽子的疲劳状态和恢复情况,文武之道,一张一施,要在恢复和训练中找出平衡点,要根据具体鸽子状况来决定来决定下一步的训练计划。如果不管鸽子的疲劳状态一味强训,鸽子还没开始比赛就已经体轻如纸,羽毛干枯,身体内在的器官已经受到严重的创伤,短期内无法恢复了。
d) 训练还应分大群放,小群放和单放。大群放是为了锻炼鸽子群飞的速度,单放是为了锻炼鸽子单独归巢的能力和胆量,小群放是为了在自己的鸽群中培养数羽领头鸽。
每次训练都应该在有把握的天气条件下,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训放。
当比赛来临之际,你的赛鸽队伍有着开棚后一飞冲天,漫天撒欢,高速掠过鸽舍,不断向下滚冲,。。。这样一种飞翔姿态标志着幼鸽的身体和心理的优良状态。在比赛中它们将展现给你它们的全部潜力,带给你胜利的喜悦。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