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的基因鉴定技术

      世间万物,但凡是生物界通过繁殖延续后代的物种,只要产生后代,就逃不出遗传规律的制约。所以,儿女像父母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现在有一种技术悄然兴起,这就是遗传基因比对技术,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亲子鉴定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应用于刑事侦探领域,将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犯罪现场的头发、血液、皮屑等含有细胞的物证,通过实验室的手段,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进行比对,从而判定罪犯身份的一种技术。随着这种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应用的范围又扩展到被拐卖儿童和失散亲属的鉴定、人类学和生物物种等诸多领域。

      赛鸽的亲子鉴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由于准确性强的特点已经在赛鸽交易的真实性、竞赛的公正性等方面暂露头角,发展迅速。要想了解这种技术的实质还要回过头去了解最基本的遗传定律,这也是亲子鉴定技术的基本理论。

      幼鸽的遗传物质,是承袭了父母共同的遗传物质,其比例是各50%,一半来自于父亲,另一半来自于母亲。这些遗传物质是长链状的,由五种叫做碱基的化学物质组成,这些碱基按照不同的顺序和数量排列成基因,组成简单性状数量从几十到上百不等,我们把这些长短不等的片段叫做基因。复杂的性状则从几千到上万甚至更多。赛鸽身体的一切遗传性状都受基因控制,但是良好的基因并不等于就会体现为良好的性状,从基因型到表现型(性状)要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基因控制赛鸽的性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赛鸽体内各种合成酶的合成作用,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是因为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生物性状要表现出来,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而代谢过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所以遗传物质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个体性状的表现的。另一条途径是遗传物质通过控制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蛋白成分直接控制生物的形状。蛋白质多肽链上氨基酸序列都受基因的控制,如果控制蛋白质的基因中DNA的碱基发生变化,则可引起RNA上相应的碱基的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变异。一只鸽子来自父母的遗传蓝图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就已经合二为一,并从鸽蛋发育的阶段开始,一直伴随这只鸽子的一生。鸽子从小到大,细胞的分裂、蛋白质的合成都是以遗传基因为蓝图。由于这只鸽子的蓝图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它就必须像自己的双亲。这也就是亲子鉴定的物质基础——子代的基因必须和父母其中的一方相同。

      有了理论基础,看上去很简单,可是要想实际操作却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要在浩如烟海的众多遗传片段中确定每一段基因在遗传中的具体作用,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作用,才能最终确定哪些可以作为鉴定家族成员的必须片段。鉴定一只赛鸽的家族特点只要找到其家族共有的而又不同于其它种类的遗传特点就可以,通常只要找到5—9个基因片段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把这些基因片段叫做“微卫星”。微卫星在同一家族内具有高度一致的特性,通过两只赛鸽的血液或者身体组织,就可以获得它们的遗传物质,经过人工措施不断地将遗传物质复制,达到一定的浓度,测定这些微卫星的碱基排列顺序。再将这些测定出的顺序一一比对,重合率越高的,血缘关系越近。同一只赛鸽的基因是完全一样的,不论监测多少遍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赛鸽领域,基因比对这项技术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首先,在赛鸽商业贸易领域,我国现在已经成为赛鸽进口大国,掺杂使假、鱼目混珠的事情时有耳闻。但是有了基因鉴定这项技术,那些用“李鬼”坑害鸽友的奸商将无处遁形。其次,赛鸽比赛中的A B鸽现象,经常只停留在“怀疑”阶段,而无法做到证据确凿。利用基因技术,取证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武汉金沙俱乐部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大大威慑了那些觊觎丰厚奖金的不法之徒。可以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技术将会在赛鸽领域应用得更广泛、更深入。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细节决定成败》系列作品1下一篇:也谈科学养鸽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