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仿地,地仿天,天仿道,道仿自然。人在建设自己的住宅时,讲究前有名堂,后有靠山,左右青龙白虎护沙;阳光的最大射入面,最好也要与门窗的方向一致,这才被认为天人合一,顺天而行。那么从科研的角度讲,我们养鸽人在建造鸽舍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重视鸽舍阳光对鸽子的重要性。
笔者这二年因拆迁,搬离原住地,在一家宾馆租房居住,在楼顶盖了个光线充足的小鸽棚,养了十几对鸽,重点打公棚赛。2013年参加了宁夏灵武市玺恒翔公棚赛,送5羽,决赛上笼4羽,获63名、104名。2014年在宁夏的越海公棚(春棚),送在别人的名下,决赛当日归89羽,本人获67名;秋季黄河公棚获355名,灵武市玺恒翔公棚获108名;陕西省神木天羽获273名。笔者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鸽舍有充足的阳光,有一定的关系。
笔者在上世纪末就开始打公棚赛,那时候鸽子少,采取敞棚饲养,曾经在云飞公棚连续4年进入过前11名,获得过4、8、9、11名,吴忠市首届竞赛预赛10名,决赛30名等好成绩。可是在后来的几年中成绩急剧下滑,一直找不到原因所在。后来因鸽棚的挪移改变,这才找到了原因。
笔者的原鸽棚是落地棚,坐西面东紧靠厨房北墙,阳光只有早晨才能照进鸽棚。过去鸽少采取敞棚养,虽有丢失,但竞赛成绩还能说得过去。后来采取了关棚饲养,定时放飞的饲养法,成绩却不如往年,幼鸽的丢失率、病亡率、失鸽率都高于敞棚饲养时,特别是8月份出生的晚生幼鸽,根本倒不完10根大羽。如果不是在公棚中连续几年取得过前十名的成绩,真怀疑自己的种鸽出了问题。原以为可能鸽棚太小,鸽子密度大造成的,也就没有在意。2007年元月,在鸽会未竞赛之前,笔者在鸽棚上方又加了一层鸽棚,将准备出赛的赛鸽关在里面,以求减少鸽群密度。可那些赛鸽钻惯了底棚,就是不愿住进二层楼里去,连捉几次效果不佳,只好听之任之,可没想到宽阔明亮的空棚正好为当年幼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打下了基础,出现了往年少见的可喜现象。笔者种鸽少,春季的大部分幼鸽都送到公棚去了,留下的幼鸽都是6月至8月份出生的晚生鸽。当它们刚一会吃,即捉了上去,前后倒也留了20来羽。没有一羽游棚。上面的新棚高出厨房北墙近一米,采光足,通风好,幼鸽不用出棚即可通过晒棚的网孔观看到阳光、白云。笔者观鸽看鸽,也看出了和往年不同的两种情况:
一、寒冬未过,新建的赛鸽棚中去年所留幼鸽公鸽咕窝、撵蛋,母鸽发情恋雄,已吵闹得不可开交,不但吃得少,而且鸽体轻盈,达到随时可赛的状态。一反往年此时还猛吃猛喝,一身肥膘的现象,省去了往年此时千方百计给鸽减肥的过程。
二、新棚所留幼鸽一羽未丢,全部健在,而且健康强壮,羽毛整齐,不存在幼鸽大条未换的现象,就连8月份才出生的晚生鸽也换完十根大羽。这和往年幼鸽丢失、闹病、晚生鸽大羽换不完的情况有所不同。尤其令人可喜的是2008年秋季全区联赛,本人获得8000多羽的7名,银川市4名。在后来的全区800公里联赛中获得 12名等。这二年公棚赛的成绩也有所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二种情况呢?经仔细研究,发现这是鸽棚的光线质量带来的结果。与鸽棚阳光充足也有一定的关系。没想到充足的阳光对鸽体的健康、发育、成长有如此大的影响。后查有关资料发现阳光的作用不可低估,有以下几种功效。
一、充足正常的光照可促使鸽体的新陈代谢中荷尔蒙的正常释放,鸽棚低,采光不足,容易造成幼鸽生理机能紊乱,不能正常换羽,尤其会造成幼鸽大条不能正常更换,或到第二年才更换的不利现象,影响比赛成绩和速度。
二、充足的光照,对赛鸽的性欲有很大的刺激性。加剧雄雌发情现象,吃食也相应减少,由于活动量大,大大消耗了一冬天所贮存的脂肪能量,鸽体变得轻盈健壮。做为种鸽可减少无精蛋、血丝蛋、难产等现象的发生,做为赛鸽可提高恋巢性、归巢率和速度。
三、充足的光照可促进鸽体内维生素的形成,帮助鸽子加强对钙和磷的全面吸收,调节钙、磷代谢。减少幼鸽发育不良、无力、嘴、爪软而弯曲、腿骨变形、骨骼疏松、痉挛等病症,减少幼鸽的丢失率,促进鸽体的健康发育。
四、充足的阳光、紫外线可快速杀死鸽棚内和空气中的病毒、细菌。过去由于没有重视这一点,鸽子经常病情不断,尽管经常消毒杀菌,可仍然反复无常,原来都是光照不足在作怪。
五、充足的光照不但提高和促进了幼鸽维他命和荷尔蒙的生成,而且由于在幼鸽还不会上天飞时,即对自己所处巢地有了深刻的印象,减少了幼鸽游棚丢失等现象的发生。
笔者在网上查看,发现利用阳光改变赛鸽的某些生理现象的情况早已有之,比如国外流行的遮光法,就是避免正常光照(日光),在春夏季节,人为地将鸽舍遮蔽,促使鸽子感到昼短夜长,在幼鸽上使用。说白了就是根据鸽子羽毛的更换基本原则,白天短表示冬天将至,鸽子更换体毛速度快,而使赛鸽主翼羽(膀条)“冻结”,而后在赛鸽比赛时全条上阵,从而克服了在比赛时脱头部、颈部及全身羽毛的困扰。延缓赛鸽换羽。还有一种方法是感光调整羽翼脱变法,简称感光法,此法研究者是美国赛鸽家约翰.山普森先生,他在一次幼鸽480公里全美公开赛上,包办了第一到第九,前9个名次,这些鸽子都是在“感光法”下调教出来的。比赛结束后,比利时,这个赛鸽王国一改其对他国发明的鸽子调教方式不屑一顾的态度,马上有人前去美国山普森兄弟鸽舍取经。无论是避光法还是感光法,必须有这样一种观念:白昼越长,主翼羽更换速度越快,黑夜越长,体毛更换速度越快。主翼羽更换快则体毛更换慢,主翼羽更换慢则体毛更换快,正好相反,二者不可兼得。而美国山普森使用的感光法,说白了就是让白昼更长,在幼鸽开始训练以前,就已完成主翼及体毛的更换。体毛更换不因日照长而停止,但速度相对很慢。山普森认为:用光线的控制来达到这个目的,比一些按自然进度换毛的鸽子更成熟得多。
具体做法:在幼鸽断乳后,立即给予每天20小时的日照时间,即灯在早上5点打开,在凌晨1点关掉。一天只喂一次饲料,直到比赛结束为止。幼鸽每天一次运动,飞行时间达到90分钟。在舍内温度调整下,他在每年的一月份将幼鸽一次作出,过了一月份,将公、母种鸽分开。在七月中旬,将灯光照射时间改变,从每天20小时缩短到9个小时,即早上7点到下午5点光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鸽子第二轮主翼羽更换。如果有部分鸽子体毛在一个星期内还未换,则光照时间缩得比9小时还短。关于光线是否影响鸽子的生理时钟,山普森讲:我不认为变换光线会影响鸽子,鸽子内部时钟的运转与它的头脑是分不开的,不管日照时间长或短,它们好像都在同一个时间内入睡,即晚上8点左右。他是在六月初开始外训。无论是避光法还是感光法,都是为了提高赛鸽的羽毛质量,从而提高回归速度。在欧洲,如果鸽子掉了第4或第5主翼羽,他们是绝对不会送去比赛的。这是在网上查看到的资料,笔者没有进行过类似实验,就不班门弄斧了。但我坚信这样的事实,经常得到阳光沐浴的鸽子看起来都比一直关暗棚的鸽子更棒!羽毛更光洁更有质感,肌肉不会硬硬的也不会软软的,而是一种给人舒服的感觉。眼睛也不会死气沉沉的,而是光鲜明亮。经常晒太阳的鸽子,骨骼也不会软,这就是阳光对鸽子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一个好鸽舍,充分利用好阳光,对于养好鸽,赛好鸽关系很大。笔者近几年走访了许多成绩优异的鸽舍,并不是他们的种赛鸽质量高出他人多少,最关键的是他们在管理方法上高人一筹,其中一项就是对阳光的科学利用,那就是拥有一座有利于赛鸽健康、休息、发育,进棚方便,对阳光可操可控的好鸽舍。比如幼鸽前两个月给以充足的光照,甚至有的敞棚饲养,后几个月根据需要调整光照时间,以利鸽子换羽。竞赛期间调整光照时间,帮助赛鸽快速恢复疲劳等等。
人仿地,地仿天,天仿道,道仿自然。按照道家的说法,居家建宅,要讲究一点风水,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养鸽者来讲,最好的风水,莫过于有一个干燥宽敞,阳光充足的鸽舍了,笔者认为,有一群好鸽子,不如先有一个好鸽棚。这一点也适用于赛鸽公棚。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