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算不算个好人?我自己觉得是。但自己以外的人却不一定这样认为。
一个人是不是好人不是光靠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属下、有求于自己的人来界定,就像对待川菜,不能以赞赏的人数来衡量好坏是一样的。
你给予了一个人他需要的,这个人可能说你是好人,但未给予的,就会说你不是好人(利用其他方式夺取的不在之列)。即便那个你曾给予的也未必心悦诚服你就是好人,他可能会因给予的式微而心生怨艾。所以,你也不可能因为就是给予了成为好人。
好人不得好报的例子很多,恶人没得恶报的例子也不少。但是不管好人没得好报也好,或者恶人没得恶报也罢,人总是要向好(起码嘴上)作为的。因为和谐天下势在必行,扭不得的。人都希望成为好人,这是人类向上的动力。
我们自己谁没经历做过好人送人鸽子?谁没体验过得不到回报而心生郁闷的滋味?但是,你送鸽子的前提是认可人家的弱小,他因你的大度而成就荣誉,回报感激正是你所期待的。另一种情况就大相径庭了,你送的鸽子没有得到成绩,或者实际得到了成绩却故意指鹿为马,你很失落,继而郁闷。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小可会牢骚满腹,大可会肝火逆行,坏了身体。其实,“送”字,本身有动的概念,还有“赠”的意思。既然是“赠了”,就无需计较回报,不就是几句甜言蜜语嘛?
如果我们送的对象是一位高手,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我们会因此美滋滋地好一阵子。如果送错了对象,授予者居心叵测,忘恩负义,我们还乐的起来吗?如果我们送的是一位弱者,一个生活在没有自由的,高墙之下的弱者,我们的心理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强大、正义、宽容⋯⋯等等,这时我们的心理反映——我是好人。
一个囚犯,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被监禁,他一定触犯了法律,一定做出了社会所不能谅解的罪孽,所以,他成了囚犯。但是,如果我们馈赠的鸽子会对他的罪孽有悔过作用,对他重新做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我们绝不会吝啬,我们也绝不会计较回报。
翱翔蓝天的鸽子它展示的是自由的空间,而它的回归本性正是人们追求向往的根本。我们希望鸽子带给我们的是和谐、是向上拼搏的精神。我要做个好人,我们都做好人,也包括高墙里的人。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