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克斯系 在二战以前,布利克斯博士的鸽舍是与西翁、斯达莎齐名的世界级一流鸽舍。早在西翁鸽尚未被引进日本的大正年间,大阪的养鸽家科野先生就曾经与布利克斯博士商洽,打算进口他的鸽子,但最终由于报价过高而未能成交。这件事的确令人遗憾,也说明那时的日本鸽友还没有真正了解布利克斯鸽的价值。1927年,科野先生把当年布利克斯博士的回信交给了我,被我当作关西鸽界与国际交流的史料珍藏至今。我一直对布利克斯博士深怀景仰,这不仅是由于他本人在世界赛鸽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由于他培育的鸽系成就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鸽舍。
都莱鸽舍在1930年和1931年连续夺得波城国家赛冠军的名鸽“布兰歇·波城号”,含有四分之三的布利克斯系和四分之一的西翁系血统。特莱梅里鸽舍的灰斑雄鸽“菲涅”是用布利克斯系主血配韩森系育出的,它从1933年到1938年21次在国家赛和国际赛上获得高名次奖项,于1938年被评为奥林匹亚全欧冠军。苏格兰著名的基尔克巴特里克鸽舍曾经多次在国家赛上夺冠,他的鸽子是以布利克斯系为主血,与马里奥特系及罗根系杂交而成的。
布利克斯在读大学时就已开始参加赛鸽运动,从布鲁塞尔大学毕业之后便在朱里蒙建立了自己的鸽舍。布利克斯与布鲁塞尔的养鸽名家苏里交往甚密,因而得到了苏里鸽舍中最优秀的鸽子作为自己的基础种鸽。1900年,布利克斯用加利埃鸽舍的名鸽“巴特号”之女与来自欧姆诺杰鸽舍的伟奇鸽杂交,繁育出了一批能争善战的选手鸽,在比赛中赢得了许多奖项。
接着,他又引进了贝克曼的古尔塔系,使自己进一步走向成功。当时布利克斯的鸽子在长距离比赛中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在中距离比赛中速度不足。于是,布利克斯又引进了卢兹奥鸽来加以弥补,进而在中距离比赛中也开始获奖。对于这些异血鸽的血统今天已无从考察,但是显而易见,布利克斯博士一直致力于向自己的鸽系掺入中距离擅飞血系的基因。
后来的十年当中,布利克斯鸽舍在各种距离的比赛中赢得了2120个奖项。随着一战爆发,布利克斯通过彻底的淘汰精简了自己的鸽舍,只饲养少量最优秀的精英鸽。一战结束之后,布利克斯立即从巴克莱努鸽舍引进了两羽伟奇系红斑雄鸽,从而在远距离比赛中又实现了新的飞跃。布利克斯用一羽红斑雄鸽与贝克曼·古尔塔系雌鸽交配,繁育出的子代鸽在赛场上表现十分出色。然后他又用这批子代鸽当中的获奖雌鸽“鲁斯号”与贝克曼·古尔塔系黑斑雄鸽交配,繁育出包括波尔德国家赛冠军“席萨号”在内的七羽冠军鸽。
布利克斯与众不同的育种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布利克斯系鸽的灰、灰斑及黑斑羽色来自贝克曼·古尔塔系,红斑及红轮羽色来自巴克莱努的伟奇系。贝克曼系的特点是骨大身沉,后来经过掺入巴克莱努系血统,布利克斯把它们改造成了身体偏轻的鸽子。布利克斯对赛鸽的要求是,①必须出自拥有多代远距离获奖赛绩的血统;②身体为卵形,龙骨短而深,龙骨的位置比较靠前;③羽毛丰富而光滑;④翅膀柔韧,张开的动作轻捷流畅;⑤骨骼不能粗大。
1954年,名古屋的岩田孝七先生从美国进口了十羽种鸽,其中AU46Z44号黑斑白条雌鸽的血统是布利克斯系,这是日本鸽界引进的第一羽该系鸽。后来,我本人也从苏格兰的安德森鸽舍引进了三羽布利克斯系鸽。之后不久,岩田孝七鸽舍便传来了捷报,他用仅有的一羽布利克斯系雌鸽与奥佩尔系雄鸽交配育出的54-135628号红斑雄,在1955年日本赛鸽协会举办的农林大臣杯(五岛列岛奈良尾~名古屋)800公里赛上一举夺魁。那次800公里比赛是在能见度极差的阴天开笼的,当天没有鸽子归巢。
岩田先生的红斑雄鸽在翌日清晨归巢,分速大大领先包括亚军在内的其他参赛鸽,将布利克斯系顽强的耐坏天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本人在1957年获得过京都竞翔联合会一岁鸽比赛第1、2、3名的成绩,获奖鸽当中的一羽(三羽同时归巢)含有四分之三的布利克斯系血统和四分之一的詹森系血统。尽管纯系或接近纯系的布利克斯鸽尚未在日本赛场上得到充分的验证,但鉴于英国基尔克巴特里克鸽舍用布利克斯系配罗根系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我估计在日本用布利克斯系配伟奇系也很有可能获得成功。根据前文中的五条要求,我们很容易把握布利克斯系的特点,尤其是羽毛和翅膀与其他鸽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浓厚的古尔塔鸽特征。
布利克斯系鸽属于中等体型,但该系鸽当中也有体型很小的鸽子,总体上存在较多的差异,因而有人认为该系鸽在性能上也容易发生变异。按我的育鸽标准来看,鸽子的外观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翅膀,它与鸽子的飞行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欧洲的养鸽家都在全力以赴改良鸽子的翅膀,使其长度、宽度及翼羽的形状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布利克斯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众不同的翅膀,它源于贝克曼·古尔塔系但是比前者更加完美。因此,我地该系鸽的评价可以这样表述:要改良鸽子的翅膀,就应当引进布利克斯鸽。
N.巴卡系 奥斯曼在《品种的培育》一书当中,将巴卡系列在了布鲁塞尔型赛鸽的第一位。巴卡系赛鸽有着悠久的历史,活跃在英国远距离比赛中的古老名系几乎全都含有N.巴卡系血统。巴卡出生于英国的约克郡,但居住在比利并娶了一位比利时养鸽家的女儿。巴卡从1865年开始饲养赛鸽,他最初的种鸽就是从比利时岳父那里得到的。在动物改良方面,英国人对血统格外重视,身居比利时的巴卡也不例外。这成了他在比利时鸽界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其鸽系被源源不断引进到英国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的比利时鸽界,巴卡鸽舍是与朱里奥、狄尔巴齐名的顶尖鸽舍,他培育的名鸽几乎全部被送往英国,成为后来英国远距离鸽系的基础。英国养鸽家罗根对巴卡鸽的喜爱更是接近狂热的程度,几乎买下了他看中的所有巴卡系优秀种鸽。因此,巴卡鸽在英国的名声远远高于比利时国内,并不断在英国的赛场上飞出优异的成绩。在向罗根鸽舍持续输送种鸽的同时,巴卡每年还要从罗根鸽舍引回一批子代鸽。凭借着这种独特的血统交流方式,巴卡鸽舍从1880年到1890年称雄于比利时鸽界整整十年。当然,巴卡鸽舍也从吉茨等鸽舍引进过许多著名血统来充实自己的鸽系。
与其他鸽舍相比,巴卡总是在鸽龄较小时就把选手鸽放飞到相对较远的距离。他用年轻鸽参加200英里比赛,让晚生鸽参加当年的70英里比赛,甚至让一岁鸽去参加国家赛。另外,关于鸽系的育种繁殖,巴卡一直对近亲交配的方式坚信不移。在英国罗根鸽舍的名鸽参考编号鸽当中,被列为第一号的世界级名鸽“老86号”,是巴卡鸽舍的“蒙托邦号”配吉茨系雌鸽所生之子,从1884年到1886年五次在远距离比赛中夺得冠军。“蒙托邦号”父鸽的血统是作为巴卡系源鸽的哈诺特系,母鸽“玛利卡号”的血统是古尔塔系。罗根鸽舍著名的冠军鸽“1826号”,出自“老86号”的近交后代“130号”。“130号”的母鸽来自戴莱茨鸽舍,父鸽是“老86号”配“蒙托邦号”的平辈雌鸽之女所生之子。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