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四个字,是缘于浙江《温州晚报》的鸽友朱兄炼民在海网上发了一篇题为《因了鸽子》的文章。当时正好是我编发这篇稿件,根据他所写的内容,我妄自在他的标题上改了一个字,就成为“因了鸽缘”。朱兄与鸽子真有缘,是属于头年参赛就得奖的幸运者。
大概每位鸽友都有一段与鸽结缘的历史。或无意中阳台上飞来一只受伤的“天落鸟”,收养并帮它治疗时迷上了;或邻居、亲友中有养鸽的给了他几只没钱的“货”;或事业有成,钱多了,就找个“活体”消遣消遣。我与鸽结缘是这样的:大约在十多年前,那时我的小孩才八九岁,身体虚弱。妻听说鸽子肉营养价值高,于是就托人从花鸟市场买回一对白白胖胖的鸽子。小鸽子送来时是在一个早上。
小孩还在睡梦中,当他听到客厅中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时,一骨碌就翻身起床,揉着惺忪的睡眼,稚气地问道:是什么叽叽叫?我说,是你妈给你买了两只鸽子,过一会儿炖了给你补身体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动物。他的房间,书桌、书柜、床头、床尾到处都是玩具动物,就连睡觉也要抱着棉绒小猴才能入睡。这时一听家里来了真鸽子,他就赶紧穿衣来到客厅。一看那两只白胖胖的鸽子,就说,不,不,我不吃,要养着。妻哄他好一阵,他还是那句话,不,不,不。
我圆场说,要不然先在阳台上养几天,让他玩玩再说。万万没想到,这么玩几天就玩上了。其实,与其是小孩爱玩,倒不如说我也爱这小精灵。因为,在我念小学到初中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我也曾在老家养过二十来只鸽子。最先养的是一对本地的老品种“白朴”。老一点的鸽友都玩过这路鸽。体型不大,中偏小,瓦灰色,天蓝朱砂眼,能高飞,也有说能夜飞。放飞不远,最多就是百公里左右,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亦可称得上极品了。就这样我们父子二人伙着,以二比一的票数压住了有“洁癖”妻的反对。
先是在阳台上用纸箱养那两只“大白王”(这是后来我们从鸽书上才知道那白胖胖的是著名的肉鸽“大白王,英国种)。没几天,两只“大白王”不知哪里去了,用现在专业一点话来说,就是游棚了。孩子嚷着还要养,其实是我也爱养,于是我就亲自到花鸟市场买了几只幼鸽,一只才十来元。同时,还在阳台上钉了一个约半立方的鸽笼。这在当时已是奢侈的举动了。可是没多久问题就来了。因为是养在阳台上,出现了两个惹人嫌的事。
一是鸽粪乱拉,拉在自家阳台上,有“洁癖”的妻少不了唠叨,但因有小孩作后盾,她也只好忍气吞声;但拉在别人的阳台上就不得了,邻居就不好说了。有一次说来也巧,竟拉在过路人的头上,真不知赔了多少好话,才得以平息。二是,左右邻居阳台上都养着花,不懂事的鸽子也给我们惹了不少祸端。看来,这里是不能养了。但孩子念念不忘。这时他的同学的父亲说,他的邻居有一个养鸽子的,鸽子是养在天台上,现在不想养了,我们如想养,他可以让我们养。但那养鸽处离小孩住的地方有二三公里路,而我平时又没有和小孩妻子住在一起,谁来天天照料呢?我问小孩,你每天能不能早点起来,当做晨练,跑步来喂一下鸽子再跑回去?他居然不知深浅地点头。
毕竟才八九岁的小孩,每天要学习,早上能早起不耽误上课时间就不错了,岂能身兼二职,每天不论刮风下雨,往返几公里养鸽呢?妻开始还以为小孩每天早起是练身体,还很高兴,但听说是跑到几公里外养鸽子,就大发虎威:绝对不行!这么小的孩子,每天赶来赶去,路上也不安全!我和小孩只好作罢。但养鸽之心不死啊!那时,我和他母子平时不住在一起。他们是住在学校宿舍,我住在单位宿舍。
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相距很远,只有周未和节日才住到一起。开始养鸽时是在学校里,现在那边没法养了,我只好在我单位宿舍这边养。因位置是在二楼,条件也不具备,怎么办?把卫生间一分为二,朝窗那边做出口,居然腾出一平方,够大的啦,勉强可养十来只了,也可挂环参赛了。这样的养鸽条件,不说每天享受不到鸽子在天上飞的乐趣,还因养的数量少,几乎一养就丢,但丢了可再买,这倒可克服。难克服的是室内臭哄哄,蚊虫乱冲冲,但这也能克服,也能将就。问题是楼下的邻居告到居委会,告了好几次。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连在卫生间养鸽也养不成了。
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没有与鸽子亲近。那一阵,在家时,每天早晚都能向上看到对面楼顶上有一位养着一大群赛鸽的;上班时,从自己所在的二十四层的办公楼上,往下也能看到一位在六层楼顶上养着一大群赛鸽的。看着他们都有自己一块养鸽“自留地”,心里羡慕极了,渴望着也能有一块可养鸽的场地。但那时没有条件。捱了一段时间,机会来了。我的堂弟是住在顶楼的。之前也和他商量过,但弟媳不同意。这一回因弟侄来家向我学书法,我再次提出,弟媳便不好再推辞了。
在社会高呼迎接新世纪到来要如何如何大干一番的声浪中,我在堂弟的楼顶上盖起了十多平米颇具规模的鸽舍,从此正式步入了苦多乐少但却心甘情愿痴迷不弃的赛鸽之路。其中,促使我要在赛鸽中一展身手的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以业余的时间参加了本省惟一的鸽刊《海峡赛鸽》的编辑工作;二是我认识了本省的养鸽大户、堪称赛鸽高手的陈舒先生。
他诚心答应我,只要鸽棚盖起来他就无偿支援我。陈舒者,漳州人也。九十年代在本省最早引进外血鸽,据说在当时就花了几十万元,有来自日本的魔鬼系、欧洲的凡布利安娜、詹森等名家名血。在漳州本地和公棚赛中都得过冠军,前名次也不在少数。福州鸽友用他的鸽子,也都得过好名次。鸽棚盖好后,陈舒先生无偿地给我出了二十多只鸽子,参加当年的夏秋两季比赛。
记得第一年参赛是2002年夏季,有十多只鸽子参赛。这时,孩子已上初中了,精力都投到学习上。有一次他偶然到鸽棚,我问他这么多只鸽子,你看上哪一只,他点了一只环号尾数182的。结果十多只鸽子,只有182这只进入决赛。我记得决赛那天,我邀孩子一起去等鸽子,他就骑上自行车欢快地往前跑,我在后面看着他在人群中穿梭,也加劲踩,但就是追不上。
比赛结果,182得了个91名,没有入赏。我自我安慰也安慰孩子,第一次参赛吧,才一只鸽子进入决赛,加上当时不懂得养,临赛前还让182喂小鸽子二十多天,能飞回来是很不错了。秋赛,也只有一只鸽子进入决赛,也只落了个归巢鸽。
从2001年底建棚,2002年参赛到2006年,整整五年间,所出幼鸽(本地只有幼鸽赛)近二百只,但参赛最好的成绩是第一年连入赏都达不到的91名,此外就是留住了近十只归巢鸽。
五年来,为了养鸽吃了不少苦。因为不是养在自家的楼顶,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节假日,每天早晚两趟都得来回跑。自从养鸽,晚上这一餐几乎都没有和家人共进过。回家时,都是披星戴月,然后再去热菜热饭,用过晚餐往往都要过了八九点。通往堂弟的楼顶没有固定的楼梯,每天要搬动木制的楼梯架在只有不到一平方大的天窗上,然后顺着楼梯往上爬,再从天窗口钻上去,才能到达楼顶。
如是两手空空爬上爬下还好些,但每到要将几十斤重的鸽饲料往上运时,或训鸽、交鸽时将一笼鸽子往下提时,手无缚鸡之力加之又患有腰椎尖盘突出症的我可就犯难了。但此类事又不能每每假手他人,都得亲躬。于是,我只好将几十斤饲料先顶在后脖上,然后一只手扶住饲料,一只手扶梯慢慢地往上爬。
每天早晚,到了鸽棚,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铲鸽粪。这是养鸽人的必修课,不在话下。训鸽时提着一笼鸽子去挤车,有时还被售票员斥之“臭,臭,臭”而拒之门外,那一种尴尬也可不提了,最苦莫过于等鸽的时候。经过一季或一年的投入和劳动,一只只从出壳后的小毛团被养得羽毛丰满结实健壮,加上朝夕相处感情至深,但一到入关比赛就一关一关丢鸽。在一次预赛关比赛中居然一下丢了十多只,真是心痛欲绝。而大多数决赛后,那些朝夕相处的爱鸽几乎全都无情地离我而去,真叫人心灰意冷。
2007年,我终于能在新房楼顶建起真正属于自己的鸽舍。购房时,我特意选中了有平台的顶楼。现在城市新房多为尖顶的,有平顶的已属不多见。为了能在自己的楼顶上养鸽,选到这样的房子又是在市中心地段,真太不容易了!但就是这样,这一年仍是个多事之秋,直闹得我几乎要放弃,从此与鸽子绝缘。新棚刚建起来,楼下的邻居纷纷告到物业,有的说鸽棚占用了公用的场地,有的说鸽毛鸽粪会落到他们的阳台,更有的说鸽子会带来传染病,如禽流感之类的。还威胁物业如不拆了鸽棚,他们就不交物业费等等。
物业一来为了平息楼下邻居的怨气,二来还想再敲我一笔(盖鸽棚时已给物业主任做了“手续”),就先后三次告到城管,而城管就先后三次传我去盖手印接受“整改”。而每整我一次,都闹得我心烦意乱,都得托人找关系,才顶住被拆的危险。这样顶是顶住了,但至今还挂着,因为最后一次按手印的“整改”通知上,还是给我留下尾巴:三个月自行拆除,否则⋯⋯这意味着说不一定哪一天还会再敲你一下。在新棚养鸽至今一年多,几乎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担心哪一天顶不住来自邻居、物业、城管的压力,鸽棚会被拆了。鸽棚是鸽子的家,也是我们养鸽人的“家”。如没了鸽棚,鸽子就养不成了,对于爱鸽人来说,拆鸽棚和拆住房几乎可以划等号的。
家人和亲友见我为了鸽棚的事,吃不好,睡不香,头发也变白了,本来他们就不很赞成我“不务正业”,这一来都纷纷劝说别养了。2007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年底,全市有三个鸽会举办冬季比赛,大概售环五六千枚,分别比赛后,当天归来的只有近三十羽,在有效报到时间内归巢不到一百羽。我在一个鸽会比赛中得了第4名(当天归),另外还得了30、33名(第二天归)。成绩虽谈不上辉煌,但却是个人比赛获奖的零突破。本当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但扫兴的事接踵而至,第4名、34名先后得病,百方求药,最后医治无效;紧接着全棚鸽子拉水便、绿便,用了各种各样的药,还是死了近十多只——08年参赛的幼鸽和几羽价值不菲的种鸽。病情闹了一个多月,用药花了近千元,最后鸽病才得以控制。
现在回顾几年来养鸽,真是损失惨重!经济上的损失如果可以忽略的话,但“徒费时日”,丢下了相当有潜力可挖的书法专长,还落了个被亲友、家人叹为“一事无成”的废名。我真是哑口无言!
既是苦海无边,因何不回头靠岸呢?回答这个问题感慨良多,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道得白,但《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因了鸽缘。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