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二次开家技术,是台湾赛鸽训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法指选手鸽离开父母开家认棚后,关养不放(一周1到2次放出棚外短时间自由活动),在安静环境下让鸽子加速换羽,直到赛前约两个月,选手鸽度过换毛阶段披上新羽,标志着选手鸽基本完成了成长过程,再重新开家,正式进入训赛阶段。
关棚期间的技法处理:
黑暗法——主要针对身毛,于某时段(比如从4月至7月)全棚遮黑静养。其间每天傍晚5时后至次日上午9时前全棚遮黑甚至达到伸手不见五指(俗称“朝九晚五”),之外的时间在太阳棚内活动。
光亮法——与黑暗法相反,某个时段棚内施行强光照射,尤其能加速大羽的褪换。
关棚促换毛的目的:赛鸽身毛、大毛可快速、完整更换,免除了鸽子训赛期间羽毛不齐或不合时宜的褪换的后顾之忧。
实验效果:在相同条件下,无论单独施行黑暗法抑或配合光亮法,关棚静养的鸽子身毛、翅膀大条都比自然饲养的鸽子换的快速且群体整齐度高,有利于后续阶段的操控。
缺点:
凡事皆有两面性,关棚促换毛二次开家法虽有上述优点,并能达到加速换羽目的,但缺点同样明显,甚至致命:
1、底毛未换。二次开家时呈现“身光毛亮”之时,相当部分鸽子表面光鲜,实质底层细毛未动(此现象在自然饲养状况下较少见),身毛的“内外不一”为训练和比赛留下隐忧。
2、骨骼、肌肉,尤其心、肺等内部脏器发育不良。关棚促换羽,在幼鸽最重要的发育成长阶段因缺乏运动、活动不足,以致表面看似状态良好的鸽子实际筋骨、肌肉发育不良,更有甚者:五脏六腑等最重要的内部脏器的发育不全,不符合、不能满足和达不到大运动量的生理状况,“关”出了亚健康,人为造成了鸽子内部脏器先天发育不健全。
赛鸽人很清楚饲养信鸽不是肉用和观赏,而是为了竞赛,也知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必须让鸽子如同人类的各项运动员,从小就从生理、心理、技术等方方面面抓起,按实际需求和状况,阶段性和最大限度地锻炼及培养,使“运动员们”不但筋骨、肌肉,更包括五脏六腑的内部脏器及功能全面、健康地发育和发展,在脏器定型之前基本达到和满足高强度、大运动量的竞赛要求。
鸽子虽然适应能力很强,但毕竟是动物,存在极限,“先天不足,后天难补”的经验表明,鸽子不但肌肉、筋骨,尤其是“出了窑的砖”——基本定型的脏器企图通过后天弥补的效果是有限的,难以达到本来应有的程度,也容易因后期的强制飞行引发心肌炎、心肌劳损等一类器质性疾病的隐患。
对策:
1、避免过激性运动和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基本和日常性的运动。在实行“朝九晚五”黑暗法的同时,一周五次,甚至保持每天一次(如下午喂食前1至2小时)放棚自由活动,做到换毛、促发育打好基础两不误。
2、仅在鸽子真正大脱毛时才不放飞静养,其时间也不宜超过20天。
3、二次开家时间提前。比如原定比赛前两个月二次开家,改为比赛前三个月,同时合理安排家飞、强制家飞(操家飞)、外训的“训”字三阶段,延展家飞时间,让鸽子不但筋骨、肌肉适合大运动,同时留出更多时间,让鸽子心肺等内部脏器及功能循序渐进地逐步完善至适应高强度运动的水平,最终在生理、心理、技术(飞行习惯和经验)等全面进入竞技状态。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