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鸽病的过去与现在
纵观如今的国际赛鸽竞翔界,由于医药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进步,每年新的药物和诊断、检验的手段方法不断出现,与赛鸽相关的鸟禽医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领域。鸽子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当然是有原因的,如传染性疾病一样,必有来由。
过去,我们习惯对病鸽个体进行治疗,这固然重要,但是今天,手持病鸽,对鸽子的病情作出分析诊断时,我们的思路,应该放在思考鸽子为什么会发病?该如何防止其他的鸽子发生相同的疾病方面。为此,现代鸽友对于可能影响鸽子健康的原因,必须建立相关基础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国鸽界目前的现状是,一直有许多所谓的“便宜药”(以人药代用为主)和口口相传的治鸽病的“经验之谈”。仍然有鸽友还在使用20年前或者年代更久远的老药来治疗一些普通的鸽病,如毛滴虫、球虫、沙门氏杆菌感染等。赛鸽杂志和赛鸽网站上所登载的医药文章、讨论主题,内容陈旧,大同小异,抄来抄去,换汤不换药。
有一个关键点我们应当记住:赛鸽天生就是相当强壮的鸟类,只要卫生和管理都能符合要求,鸽子基本上不会生病。笔者曾经主持过一个中等规模的蛋鸡饲养场。因为兽医部门掌握的疫苗接种衔接问题,有两个鸡舍发生新鸡场通常不会发生的烈性出染病——新城疫。虽经采取紧急措施施救,还是死亡了一部分蛋鸡。养在鸡舍附近的近百羽鸽子,自然家飞,很难采取防疫措施。新城疫这种烈性传染病也叫“亚洲鸡瘟”,鸡最易感,传染性很强,有的鸡头天晚上还没显示任何症状,次日晨已经暴毙。资料显示,鸭和鹅不会感染新城疫,但是可以传染鸽子。就是飞翔和居住在新城疫感染鸡舍附近,未能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鸽子,仅有三羽被感染发病死亡,其余的安然无恙。家养的鸽子,近年来中国鸽界屡有感染新城疫(中国鸽界习称“巴拉米哥”)的传闻和报道,许多鸽子发病后并不像鸡那样迅速死亡,而是出现我们多见的“歪头”症状——被病毒侵害到了神经系统,但却未能致命。换句话说,歪头了就表示死不了。而鸡感染了新城疫,一千只病鸡中,也难得有一只能歪头耐过不死的。显然,鸽子的抗病力,明显强于鸡。近年来令人谈虎色变的新型传染病“禽流感”,可以传染鸡、鹌鹑、野鸭和家鸭以及一些野生鸟类,而至今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例鸽子直接被禽流感传染的报道!然而,一些不至于死亡但具备传染性、直接影响赛鸽竞翔成绩的鸽病,每年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原因大体上说只有一个——训放和比赛会让来自各个鸽舍的参赛鸽亲密接触,此间有来自不同鸽舍的带病者和带菌者,还有放鸽车内难以令人满意的环境条件,即使是管理最完善的鸽舍,也会因此诱发疾病。
有些常见的疾病,譬如鸽痘,从外表的损伤情形便可诊断出来。不过,大部分的疾病,光靠抓握鸽子用肉眼审视,是很难准确诊断出问题的。当鸽友们面对诸如顽固下痢和无名的体重减轻这类难以确诊病源的病鸽时,有三个情形可能出现:
1、汰杀——将病鸽杀掉,可在第一时间“立即解决”问题,这是不少中国鸽友标榜和宣传的驭鸽“原则”,有“一手拿刀子,一手育尖子”一说。不过因为没有明确的病情病种诊断,杀掉病鸽之后,接下来能不能进一步在鸽舍内防止状况恶化、还有没有影响鸽子竞翔或繁殖的潜在问题,也就无法评估了。
2、“摸黑”诊断——有时候,鸽友“约莫着”使用某种治疗药物后,好
似对症有效,例如使用驱虫药后,病鸽下痢和体重下降的情况获得了改善。不过大多数时候,情况并非如此。有的鸽友先后使用好几种处方药加综合维生素,然后又投了驱虫药,可是他的鸽子的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这种盲人摸象式的处理方式,往往只会加重病情,浪费时间。
3、精确诊断和正确治疗——这是目前国外赛鸽发达国家对付赛鸽疾病的处置前提和方法。在精确的诊断下,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感染源是哪种微生物,这意味着不但病源被确定,从而能做出正确治疗;同时还能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免其他的鸽子再度发病,这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想要在竞翔中获得成功,需要有好的鸽子,加上一座好的鸽舍,并且还要有好的管理,这可以说是来自当前竞翔实践中的取胜三要素。竞翔成绩不理想的鸽友在反思自己的表现时,一定要确认自己的“短板”究竟在哪里。我们最习惯做的,是花上一大笔钱去中外豪强鸽舍买鸽子,或者去公棚拍购预决赛成绩鸽,但引进鸽的表现却未必会出色出彩;有时候,我们其实只需将管理工作做好,理想的局面就显现了。
许多以前曾战绩辉煌,如今却变得乏善可陈的赛鸽“老手”,他们曾经经验型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法,驾轻就熟的手段,现今变得失灵了。面对新的病症,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药物,他们显示迷惘,束手无策。其实,只要将健康管理做得更好,他们的成绩往往就会出现戏剧性的提升。
有许多鸽友感慨:从前那光靠食物和饮水就能培育出健康鸽子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现今你真的想持续获得好成绩,那么这个说法是大致正确的。另一方面,有些鸽友迷信在药罐子里能找到成功,上午用药治,下午用药防,凡事物极必反,这样的做法也是缺乏成功实例的。正确使用药物来防治鸽子健康上的问题,的确很有必要,如不进行深入研究只一味地依赖药物,盲目使用,那是错误的。药物本身并不能直接让鸽子飞得更快,但能帮助好鸽子控制那些可能影响竞翔状态的健康问题,让它们充分发挥原有的潜能。
有不少鸽友经常感慨:以前从来没有碰上任何疾病问题,如今却要下大功夫才能保持鸽子的健康。现在不但要对付日益猖獗的毛滴虫和肠道疾患,还有新的问题如腺病毒会定期出现,这是我们从未面对过的。鸽友们应该知道,必须要有相当大的付出,才能让鸽子获得健康,这一点非常重要。赛鸽界健康、成绩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很微妙——在药物的使用变得普遍之前,只有生活在卫生环境最佳、天生抗病力最强、能够保持最好健康状况的鸽子,才能成为最优秀的选手鸽。现在通过药物的作用,即使天生抗病力较差的鸽子,只要速度够快,还是可以在赛事中名列前茅。若是在30年前,这些天生抵抗力较差的速度鸽,根本不可能在比赛中入赏。用驴和马做一下比较——驴天生的抵抗力比马强了许多,即使在最严酷的生活条件下,驴的寿命,也比马要长得多。但如果让驴和马来赛跑,没有人会在最健壮的驴身上下赌注的。
以纯种马的繁育为例,越是纯种的赛马,抗病力越低,要保持其健康的巅峰状态,就需要更多地照顾和药物。纯种马的育种,就是不断将速度更快的种马筛选出来,它们的健康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纯种马管理的直接责任和结果。赛鸽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鸽病做出准确诊断并正确处置,与鸽子能否达到比赛状态是息息相关的。要在比赛中胜出,鸽子要有好的遗传品质,加上健康且状态良好,还必须获得充分诱激。鸽友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医药问题,还需要具备引导鸽子进入比赛状态的技巧。所谓的最佳比赛状态,指的就是超级健康和将所有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疾病的防治和营养的摄取等,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来加以处理。
鸽友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参赛鸽队伍在整个赛季中所向无敌,有些却只能在某几场赛事中暂时领先。为什么这些鸽友在前几个星期里飞得很好,随后就状态尽失?怪罪不理想的天气状况?同一个协会中的全部鸽舍都会同样受到影响。有的鸽舍依然能胜过其他的鸽舍,其中的关键因素,都掌握在鸽舍主人手中。除了重复路训、相同的饲喂方法之外,正确地使用药物和补品,如综合维生素、保健砂和啄石等;还有调整运动方法,或是喂食品种尽可能多的混合饲料以保持优势等,全都是应该考虑去做的。
国外发达国家的鸽友使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过,在比赛期间,每个参赛鸽群鸽粪中的球虫卵数量,平均为一个的话,则优胜的鸽群虫卵数量绝对是零。参赛鸽群感染寄生虫譬如毛滴虫的现象,在整个赛季都是存在的,而这些病虫数量是可以监控的,只要使用药物便能将其降至最低,而使得参赛鸽群状态整体提升。
在过去20年,全球与赛鸽运动密切相关的鸟禽医学知识,经历了一次大跃进。随之,诊断疾病的能力也持续提高,相关的有效药物品种更是与日俱增。只有最健康的鸽子才能进入比赛状态,只有进入比赛状态的鸽子才能获胜。对全球鸽友同行们而言,如何做好鸽子的健康管理,是追求竞翔成功的核心内容,已是行业共识。
就中国鸽界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与世界先进赛鸽国家在意识理念和具体做法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专业的鸟禽兽医师在哪里?鸽子生病或者受伤,健康状况不佳,许多中国鸽友依旧是自己“模糊诊断”和“模糊治疗”,按照自己有限的基础知识,或者参考其他鸽友的意见和做法,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式的“对症下药”,结果当然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即使专业的畜牧兽医站,当前也是诊断治疗牲畜和家禽的疾病为主,鲜有对赛鸽疾病诊断内行的,赛鸽疾病与家禽常见病,有相似的,也有差异很大的,显然不能张冠李戴、一概而论的。
遇到顽固且难以诊断的赛鸽疾病,前述三种处置方案的前两种——汰杀和摸黑式诊断(及用药),应该是当前中国鸽界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的主流方法。精确诊断和正确治疗当然是最佳方案,要达到这一步,显然还需假以时日。
至于获得成功的所谓三要素——即需要好的鸽子、好的鸽舍和好的管理。笔者对此感触深刻!限于工作条件,笔者的鸽舍没有充裕的时间打理卫生,无奈使用了那种曾经被推崇的“懒办法”——将鸽舍地板使用金属网架起来,使之离开地面,鸽子的粪便可以漏下去,不跟鸽子接触——最实际的意义,在于不用经常打扫。理论上,鸽体不与粪便直接接触,似乎是截断了通过粪便直接感染疾病的一条主渠道,其实,事情不是想象的这样简单。采用地网数年间,笔者的赛绩差强人意,送赛的选手鸽状态看上去很好,也得到集鸽现场资深鸽友的赞许和肯定,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同样的鸽子,送去公棚,倒是可以连年取得远胜自家做赛的成绩,说明不是种系种质的问题。按照医学界的基础常识理解,地网下积攒的粪便,还是与赛鸽接触的(后面具体涉及到),许多靠空气媒介传播的疾病,最青睐这种地网鸽舍。笔者后来感悟:地网鸽舍的空气质量是很差的,尤其是夏季,气味熏人;各种病菌具有极好的繁殖温床。赛鸽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哪有参赛的理想状态?死棚种鸽经年生活其中,就更不消说了……。后来,凡是青年鸽友赛绩不理想时咨询本人怎样引种时,都会被善意告知:现在赛鸽的种质都差不多,异军突起遥遥领先,有点石成金效果的鸽种,难以寻觅。有引种的资金,花在改造鸽舍上,使之更科学、合理、适用,原有鸽种在新环境中彻底使用数年,获得回报的概率,当比盲目持续引种的方式要大。
同样的参赛条件、同样的天候,昙花一现的鸽舍,肯定是“做错了什么”;能持续获胜的鸽舍,一定是“做对了什么”。做错了的当然要反思检讨,寻找原因;做对了也要总结分析,为什么做对了?怎样就是做对了?做对了的表现数据在哪里?这要求是不是过高了呢?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