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绩评价通俗地讲就是对一次比赛的成绩打个分,是好还是不好,该打5分还是2分。那么什么样的成绩很理想该打5分,是不是得了一个冠军就该打5分,没有进入前一百名就该打2分,答案是不一定。单单有一个高位奖并不代表成绩好得完美;虽然没有进入100名,但在其它名次段有密集的归巢并不一定很差。因此能否全面和客观地评价赛绩变得非常重要。
持续不断改进是任何组织提升自己竞争能力和改善工作质量的唯一途径,这是现代管理学的精髓。一个赛鸽爱好者也是如此,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才能面对新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找出差距,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每一个鸽友对自己每次比赛的成绩必须作一个总结,只有客观地科学地评价自己的成绩才能找出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找出与同台竞争的鸽友之间的差距,才能以此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要做到客观评价自己,还必须知己知彼,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竞争对手。此外,对于想通过引进种鸽来提升竞争能力的鸽友来说,很有必要对你瞄准的鸽舍作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因此,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客观评价赛绩是我们每个鸽友必须经常做的功课。
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赛绩,我认为必须从三方面来衡量:入赏率,高位入赏率和归巢率。首先,为何要用入赏率而不是简单地用入赏羽数来衡量,这是因为同样入赏5羽,如果参赛羽数不同,成绩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把入赏羽数与参赛羽数结合起来看才有意义。赛鸽制定入赏率其实就是为了衡量成绩定了一条基准线,便于鸽友对赛绩进行评价。一次一万羽参赛鸽的比赛,如果入赏率为20%,那么前2000名的赛鸽都是本次比赛的入赏鸽,任何一羽入赏鸽,至少有8000羽参赛鸽在它之下。在欧洲赛鸽强国,比利时KBDB国家赛入赏率为25%,比利时大多数省赛,德国,荷兰和比利时大多数俱乐部的入赏率为三分之一,即三取一。有的鸽友可能认为这样的入赏率太宽了,其实入赏率仅仅是为参赛者划了一条基准线而已,当然在竟争激烈的地区,要进入前25%也不是很容易的,看一下比利时每次国家的成绩,总是有一些鸽舍在入赏快结束时刚回来第一羽,参加的羽数并不是一羽二羽,肯定还有进不了入赏名单的鸽舍。
而看一下我们中国的各级信鸽会组织的比赛,对于入赏名额没有规定入赏率,大多数就简单地定一个与参赛羽数不挂钩的数字,譬如500羽,作为入赏名额,不管是5000羽的比赛还是50000羽的比赛一律只取500名,这是很不合理的。试问,要夺得5000羽参赛的第500名和50000羽参赛的第500名难度一样吗?作为一个信鸽协会,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入赏率,譬如20%,所有的比赛都以20%计取名次,在入赏率以内归巢的赛鸽,都是入赏鸽。当然这并不等于所有入赏鸽都要发奖金或奖状,但鸽会在公示成绩时应包括所有入赏鸽。当然每个鸽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入赏率,小的鸽会,赛鸽运动起步较晚的鸽会入赏率宜宽些,较宽的入赏率对新进会员和竞争力相对较差的会员起到鼓励作用。对参赛羽数很大的鸽会入赏率可以低点,但不宜低于20%。
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赛绩,首先要看一下在规定的入赏率之内,自己进了几羽,然后计算一下自己的入赏率。以10000羽参赛鸽,入赏率20%为例,如果我参加了20羽,2000名之内进了10羽,那么本人的入赏率为50%。因为平均水平是20%,因此,我远远高于本次比赛的平均水平。有了高入赏率是不是应该满意了呢?还不够,我认为还得看一看高位入赏成绩。如果一次比赛的成绩可以用“三高“来形容,即高入赏率,高高位人赏率,高归巢率,那么。这次比赛成绩应该是很理想的了。仍以刚才的例子,先以10%为高位入赏率来衡量,1000名之内属10%的高位入赏,如果我在1000名里进了5羽,那么在鸽会入赏10%时我的高位入赏率是25%(5羽除以20羽),还是高于平均水平。以此类推,可以计算一下鸽会入赏在5%和1%时自己的高位入赏率,如果均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这次比赛自己的高位入赏率也很高,应该可以满意了。当然还应该计算一下归巢率,如果仍然很高,说明这次比赛损失很小,这样的成绩就很完美。
为了找出差距,有必要看一下你的竞争对手的成绩。光看高位名次是否在你前还是后是不够的,要作客观全面的分析,也必须分别计算他的入赏率和高位入赏率。要计算人家的入赏率,必须要有他们参赛羽数这项数据。在欧洲赛鸽强国,比赛成绩显示都有一列是每个鸽舍的参赛羽数,参加5羽还是参加100羽显示得明明白白。在空距一列,第一羽归巢时显示的是该鸽舍的空距,第二羽起显示的不再是空距而是第几羽归巢鸽,如第二羽归巢时显示的是2,第三羽是3,因此不论在成绩单的哪一个位置,读者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这是某某鸽舍的第几羽归巢鸽。有了参赛羽数和不同阶段的归巢羽数,读者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自己和别人在入赏率之内不同阶段的入赏率。通过入赏率和高位入赏率的比较,这样的赛绩评价才是客观的,全面的和科学的。附件1是比利时国家利蒙治国家赛大区A成绩单的第一部份,第一名是福雷迪范希,参赛羽数为30羽,空距是625.968公里,再看第11名,也是范希,请注意,空距显示的是2,不再显示空距数,同样第25名,空距显示的是3,是范希的第3羽归巢鸽。附件2是同一个成绩单的最后部分,因为入赏率为25%,因此入赏名次为1567,请注意即使在入赏成绩单的最后部分,仍有不少鸽舍才刚回第一羽,第1546名就是一个参赛8羽鸽友的第一羽归巢鸽。看一下空距这一列,很明显,凡是显示空距的都是第一羽归巢鸽,可想而知,一定还有进不了成绩单的鸽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中国赛鸽运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鸽友正在为实现赶超国际赛鸽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成绩单上至今还没有鸽舍参赛羽数这一信息。没有这一信息,鸽友无法客观和全面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鸽会不公布这一信息对参赛羽数少的小户是不公平的,因为参赛羽数少的鸽友即使取得好成绩,由于数量有限,因此有限的成绩很容易被忽略,很容易被大户铺天盖地的成绩所淹没,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有的鸽会设团体奖,但团体奖并没有与参赛羽数挂钩,谁入赏羽数最多谁就是团体冠军。当然这种做法能鼓励鸽友多交鸽子参赛,但对小户来说同样是不公平的。不管赛鸽运动今后如何发展,中小鸽户现在是,将来一定也是赛鸽运动的主力军,没有广大中小户的参与,光几个大户是玩不起来的,因此我们的鸽会在制定政策和赛鸽规程时更要考虑中小户的利益,公布鸽舍参赛羽数有利于调动广大鸽友的积极性。
必须指出,对于希望通过引进补缺补强的鸽友,应该经常对你关注对象的赛绩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计算各个阶段的入赏率,从而确定他在竞争中的地位。时下,不少鸽友直接从欧洲引进种鸽,在决策前,应该花时间了解你的对象,在赛绩分析上作的“家庭作业”越全面越系统越好。这个功课必须做,花的时间肯定是值得的。显而易见,一个赛季中有一次显赫的成绩和一个赛季中有持续稳定的发挥是完全不一样的,和年复一年有稳定的发挥就更不一样了。赛鸽媒体为了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或受到篇幅的限制,对一次比赛仅仅报导一下冠军/亚军,要全面掌握这次比赛的情况自己还需要做功课。比利时国家赛,省赛甚至许多俱乐部赛的成绩都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花时间了,就看我们对信鸽网上报导的简略内容满足不满足了。我的建议是在引进以前,花足够的时间做到对这个鸽舍有充分的了解,对该鸽舍的赛绩作详尽的分析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举足轻重的引进,在这方面多花时间是必须的,很值得的,甚至花几年时间都不为过。切忌贸然行事,不要满足于耳朵听到的传言,眼睛看到一篇简单的赛绩报导。
综上所述,为了改革创新科学养鸽,为了赶超赛鸽强国,为了方便鸽友客观评价成绩,我对各级鸽会建议如下:
制订一个入赏率,对所有比赛都采用相同的入赏率。参赛羽数大的鸽会以20%或25%为宜,小鸽会可以用三取一。
在比赛成绩实时播放和比赛成绩册上加上鸽舍参赛羽数一列
在比赛成绩实时播放和比赛成绩册的鸽舍空距一列,首羽归巢鸽显示空距,此后显示第几羽归巢鸽
对上述修改,各级鸽会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就是对现有的赛绩数据库的计算机程序作一些调整,应该不会很难,为了赛鸽运动的发展,为了赶超赛鸽强国,作一点这样的改革创新是很值的。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