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鸽多关赛的兴起
幼鸽多关赛的兴起,在中国当推台湾鸽界为始发轫者。台湾地理位置特殊,全岛南北空距仅300多公里,东西空距也只有100多公里,当然因为中央山脉的横隔而增加了一定的归巢难度,也可作为一条赛线的选择。尽管如此,终究难度不大,对于善飞的赛鸽来说,总觉得太轻而易举了。因此参赛的人也就减少了很多的刺激性。台湾赛鸽又叫赌鸟,要赌,就要赌得少数人欢天喜地,觥筹交错;而大多数人顿足捶胸,哭爹骂娘。如何增加赛鸽的刺激性呢?聪明的台湾赛鸽人,于是便在岛上率先推行了幼鸽多关赛。这里有两个难度,一是幼鸽;二是多关赛。幼鸽者,小的才100天的小鸽子就要它上阵,号曰:百日赛;最大为150天。前者发育尚未健全,大约才相当于人的年龄十一二岁;后者充其量也只相当人的年龄十六七岁。
大约在1984到1993年间,是台湾陆上幼鸽多关赛的最鼎盛时期。全省各地出现很多职业鸽舍,但盛行后却衍生了许多问题,例如网鸽歪风、AB棚等等,再加上职业鸽舍的优势,很多鸽友渐渐对比赛失去了信心。因为正常比赛下就常常输多赢少,再加上必须面对不正常的赛鸽歪风,于是不少鸽友纷纷选择停赛或是弃养。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矛盾和走出困境,于是有人就提出向海上发展,也就是实行“海上幼鸽多关赛”。
起初,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想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或说响应者很少。说起来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其实台湾海翔早在1970年时就开始了,即老一辈台湾鸽友所谓的“钓鱼岛”比赛,空距400公里。但归巢率极低,每个鸽会都在个位数。第二年(1971年)再次征战“钓鱼岛”,参与鸽数达一千三百多羽,但司放当天只归返2羽,隔天亦只飞回2羽。于是乎,鸽友的心又冷了下来。
之后还搞过所谓的“中日越洋亲善鸽赛”等少数海翔,但由于经验、鸽质等方面的不足,海翔均不成功。所以当在陆翔的鼎盛时期,有人再次提出征战海翔,不能不让大家心有余悸,望海却步。但凡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总是由少数愿做傻事的人去尝试。大约在1987年间,便有少数地区的鸽会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再度向海上进攻。由于当时台湾经济的发展,养鸽人口也随之增多,引进欧洲优质鸽的力度也加大了,所以经过两三年时间的海翔,便于1989年正式打响“海战”,而且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至今海上幼鸽多关赛风靡全岛,而陆翔尽管尚在个别地区举行,但却已呈强弩之末之势了。就大陆而言,福建和广东两省由于与台湾靠的最近,所受影响最快。但大多数地区赛法与台湾在难度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台湾的幼鸽多关赛,目前已发展极为成熟,也极为严厉,极为残酷!例如公训六次这本身就有难度,再加资格赛两次,还要热身赛一次,才可进入正关五关的比赛,从以上训放安排来看,可能就会有不少鸽子还没入关就失去了资格。再加上“一星期一关制”,有的还采用“一星期两关制”,而从资格赛到各关归巢时间也有一定的分速限制,否则均以失格论。而福建大多数地区搞得也是幼鸽赛,成鸽赛几乎没有,但在计成绩上还是一关定成败的,只是在决赛前四关是要必跟鸽会进行一星期加倍距离的各关训放,否则也要以失格论。当然福建和广东两省也有个别地区也学台湾的多关赛的模式,但也只是在最后的两关或三关,谓之两关赛或三关赛。幼鸽赛,在大陆应势而生的,还有如今遍布全国各地众多的公棚赛,但大多数在计成绩上,还是一战定乾坤的。所以实际上还只能叫幼赛一关赛。有的预赛也计成绩的,最多也只能叫做幼鸽两关赛。就公棚推行幼鸽多关赛,当以中荣实验鸽舍最为突出,其名中“实验”二字就颇具挑战性。要实验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要从难从严,不然平步缓行能“验”出什么?一开始实验,中荣就石破天惊,大刀阔斧,提出比台湾现行幼鸽多关赛难度更大的“南北十四关幼鸽赛”,而今改为“南北七关幼鸽赛”,但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中荣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在严酷的实战中挑出真正的好鸽,并籍以培育出中国自己的品系。
这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很有远见的卓识。理想越远大,难度亦越大,见识越卓绝,和者亦必寡。因此,欲成正果,要有唐僧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缘份和恒心。
幼鸽多关赛的利弊
幼鸽多关赛,这个词由两个概念组成,一个是幼鸽,一个是多关赛。关于幼鸽的概念,一般认为在一岁鸽以内;多关赛即在一场的比赛中由近及远的若干次计成绩的比赛,最少为两关或三关,一般为五关或七关。如上所述,实行“幼鸽多关赛”的地区,以台湾最流行、时间也最长,其次为福建和广东,再其次是各地的公棚,此外,其它地区虽也有“幼鸽多关赛”,但不成主打赛事。但相信随着赛鸽运动的深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乐于采用这一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赛制。
主要理由有以下三点:
1.从目前网上和鸽刊上所发的文章来看,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在极力倡导和推广“幼鸽多关赛”。幼鸽多关赛是展示赛鸽才华和体现鸽主养功的最佳舞台。这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2.幼鸽多关赛是挑选优质鸽的最佳途径。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单关赛中,冠军鸽的产生还是含有侥幸的成份的。而在多关赛中这一侥幸的成份相对会减少,或说几乎接近于零。因为要取得多关赛的综合冠军,就得关关领先,就得不论在何种天气、何种风向及磁爆等多种天候下,都能一路领先才能荣登冠军宝座。所以,经多关赛冶炼出来的冠军鸽和前名次鸽其含金量无疑要高于单关赛的入赏鸽。
3.幼鸽多关赛使奖金分配更趋于合理化、大众化。传统的单关赛的奖金分配只有一次而且呈宝塔式。高额奖金大多集中在前十名甚至是前三名。对于一般鸽友来说,能进入获奖名次已属不易,但要是排在获奖名次的后面,也只不过是安慰安慰而已。因此,这样的奖金分配方式,势必会挫伤大多数鸽友的养鸽、赛鸽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有人停养甚至从此退出鸽界。这对于壮大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赛鸽事业和赛鸽队伍,都是极为不利的。而幼鸽多关赛在这一点上,恰恰能弥补单关赛的缺憾,给大多数鸽友更多的激动人心的等鸽机会和更多的获奖的机会,这样即使输了也会输得更心服口服。
此外,在推行幼鸽多关赛的过程中,也滋生出些许弊端。如“百日赛”,这一赛制尽管只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小插花,也不大受多数热衷于这一赛制的鸽友的赏识,参赛的热情也并不高涨,但一些思想易于极端的鸽友却在推波助澜,不得不引起注意。任何事的把握都要讲究一个“度”字。试想将年方十一二岁的小孩送上战场,那也只是战争年代的无奈之举,而在和平的年代哪一位父母会忍心?再者,因为是幼鸽参赛,而又要承担起成鸽的重任。怎么办?用药吧,以药物催其快速成长,以药物刺激其快速归巢。凡此用心者,便不顾“拔苗助长”之讽谏,便不顾“道法自然”之天理,用重药,用猛药,此风在台湾极为流行,偶尔得逞,便称为“秘密武器”、骄之为“武功秘笈”之花样众多的美名。本当不用药者,但恐因此落后于人,于是乎也跟风盲行。此风最先波及福建、广东两省,之后遍及全国各地。其实冷静一想,这是大可不必的。尤其是想通过多关赛挑选优质鸽,并将其留种者更不可走此旁门左道。
幼鸽多关赛的调养和训练
关于幼鸽多关赛的调养和训练,台湾鸽友在这一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从配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始,到配对,作出,开家,家训,外训,入关归巢后的调整等一整套的操作过程,都有相当严格、相当精到的可值得学习的经验。
其中最能体现鸽主养功水平,当数各关归巢后的调养问题。这一点也是多关赛和单关赛最大区别之所在。一般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单关赛,如500KM的比赛,只有一次必须跟鸽会公训,有的地方甚至还允许一次都不要跟鸽会公训,直接参加决赛。这样对赛鸽训放归巢后的调理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也就说如遇到鸽子训放后,体质下降或生病了,可以不再外训或慢慢地疗伤治病。但这在多关赛中是不允许的,一周一关或一周二关,关关相扣,落下一关,即为失格,所以对各关归巢后的鸽子的调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稍一拿捏不准,轻则在下一关中得不到好名次,重则有可能“黄鹤一去不复还”,沦为他乡孤魂野鬼。
所谓赛鸽实则赛人,在幼鸽多关赛中更显出它精采的笔墨。说到训练,据说台湾鸽友也是很用功的,其训练之严厉被称为“魔鬼式”训练。从幼鸽开家后约百日龄开始,甚至时间还要早些,就像当今大陆的家长一样,当小孩刚上一年级(有的是在幼儿园,甚至胎教),便在课余或周日给孩子增加各种各样的辅导。望子成龙,恨铁不能成钢,这是目前大陆家长,特别是女家长的普遍心理。
其实,鸽界也有不少“女家长”!家训早晚两小时,不听使唤吗?赶!赶!赶!插红旗,敲大锣,点鞭炮,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家训方罢,接着外训,由近而远,一趟又一趟,鸽不停,人不歇,累!累!累!近年来,台湾鸽友重视赛前训练的理念传入大陆后,给传统的养鸽模式以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赛制的改变,长程赛衰落,中短程赛大兴,重视赛前训练和赛前高峰的调整,几乎成了一把“杀手锏”。我们不反对赛前做必要的训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丝毫理由鄙视训练。但我们反对走极端。爱走极端,这或许也是人性一大弱点吧。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