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久武
潘久武,1949年生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上海鸽人。发表或编辑《课程:学校腾飞的引擎》《生命的放飞》《鸽眼新析》等16余部教育或赛鸽著作;曾在《发现》《沪港经济》《中华信鸽》《上海信鸽》等杂志任副理事长、副主编、编委、记者;现任中国信鸽协会官网专栏作家。潘久武,在中国鸽坛上笔名有潘博、尚海、上海鸽人、UFC独立撰稿人等,在《赛鸽天地》《中华信鸽》《上海信鸽》《鸽友》《中国信鸽协会官网》《中国信鸽信息网》等发表文章、专题报告百余篇,有“育种、报道、摘编、赛事、人物、传奇”诸方面的内容,引起了众多鸽友的选读与好奇。潘久武,其信念:中国鸽人应站在育种的制高点上;中国鸽协为代表完全有可能从“赛鸽大国”发展为“赛鸽强国”;作为信鸽爱好者理应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的座右铭:“赛鸽绩为先,育鸽品为高;写鸽质为重,爱鸽情为浓”。 2018年10月1日 撰文
详情>>

经验是科学的先导(育种探究之二)

        养鸽参赛育种,这是赛鸽运动的衔接链,亘古不变、天经地义。笔者养鸽参赛之余,还有闲暇欣赏的爱好:一为聆听印象派音乐,二为观赏印象派绘画。若是三者结合,亦是人生天伦之乐也。以此联想与迁移至赛鸽育种,颇有曲全同工之妙。

        本文以“世界语言”的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为例,联想至老农水稻育种、专家水稻育种,再迁移至赛鸽育种,并以育种模型佐证。其奥妙无穷、回味无穷呵!于是,得出经验育种是科学育种先导的结论。 

—笔者思言—

一、对印象主义的解读与联想

        先讲讲印象派的概念。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的巴黎萌发了一种全新的风格,这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风景画《印象•日出》挑事而著名的,以现实的光与色为基调,故延伸出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绘画特征,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飞逝的瞬间捕捉到的印象,并可以保持一种纯色的新鲜和光彩,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雷阿诺、毕沙罗、梵高等,其代表作有《印象•日出》《睡莲》《草地上的午餐》《阳光下的裸女》《向日葵》等;印象派音乐特征,恬淡、纤巧、妩媚,甚至带有伤感的情调,其音乐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变化多于稳定,其代表人物是德彪西、杜卡、拉威尔等,其代表作是《月光》《大海》《欢乐岛》《牧神的午后》《浪漫圆舞曲》等。

        两者的共同点是:同出于印象主义,它们塑造的种种幻想、印象、气氛,都有共同、相通的地方,印象派音乐若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阿诺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使人观后或闻后美妙无比、如痴如醉。

        从印象派到赛鸽育种颇有启发:印象借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

        其一、印象就是感觉、直觉、灵感,印象也就是经验的集中反映,这是时代的进步。

        其二、当社会发生大的转折之时,印象派由西方乐理文化融入东方元素、阿拉伯元素等。这种远不回复到它的本来面目,加以融合扬弃,就是创新。印象派的创新足以使经验育种带来积极的启示: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经验育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入整合、求新创新,在于从优先赛绩、组配赛绩、遗传赛绩做起,赢得实战性获胜的较高概率。

        其三、从印象派欣赏中得到启发是,印象派的博大精深与经验育种的无限奥妙是异曲同功之妙的,特别是经验育种所追求的优质高概率,是与当下激烈的实战现状也是互为因果的。

二、经验育种是科学育种的先导

        再讲讲经验育种的感受与习得。笔者曾在青春年少时务农多年:在金风送爽的秋日,只见一位老农弯着腰、躬着背 在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浪中慢慢地、不断地前行。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挑选稻种。那位满脸皱纹、经验老到的农民拿着一大摞沉甸甸的稻穗走回家,便在家里再仔细、反复地比对、衡量,挑选出满意的稻种,即超出平常、穗大粒多、颗粒饱满的谷穗。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农是本村的水稻育种大师,他的经验和洞察力高超无比 他的水稻育种的流程是:稻田选种——回家筛选——试验田播种与挑选——普通稻田的全面推广。他的经验是要在农田耕耘中争取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高产品种,他奉信的是“母强子壮”的育种经验。这对于笔者日后赛鸽经验育种启思颇大。

        流逝的马年8月,笔者又看到了一则“海水稻”的新闻:广东惊现“海水稻”。这是能在海水里生长并能长出稻谷的神奇品种,被称之为上帝赐给老百姓的礼物。

        其要意是:1986年,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陈日胜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海边发现了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异类水稻。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并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如今,站在田埂上的中科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原)谢华安手捧稻穗说:“一个优良基因的利用,可以提高育种水平。‘海水稻’耐盐碱水平较高,是很好的种子资源,应该支持开发利用”。他又说:“‘海水稻’种子是国家宝贵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如果‘海水稻’真能靠海水灌溉长成,那将是世界意义的成果”。据悉:现在试验由几亩、几十亩,发展到几百亩,乃至上千亩。

        水稻的感性发现与经验育种,对于当今赛鸽的经验育种启发很大:发现独特性与与众不同的个体,并加以人工培育,这是育种创新的根本与源泉。从植物育稻到赛鸽育种,其共性显而易见,就是应抓住种子的优质性与遗传性。迁移至赛鸽育种,必须强调种鸽个体指标的优越性、种鸽须出自名门家系、种鸽应有两次及以上的优秀赛绩支撑的入门门槛。可见,悟性是经验育种的根基,经验是科学育种的先导。

        中国的赛鸽历史明白地告诉我们:经验育种大师首推汪顺兴,以其引领性的“汪种”为代表性的吴淞鸽系闻名天下。当然,那时的中国,还作育出和出现过四川的“竹尔根”、云南的“森林黑”、江苏的“高家绛”、上海的“李鸟”、“吴淞”、“双阳”、“培尔琴”等著名鸽系。

        现在,中国鸽界“西风东渐”,也可以说与世界赛鸽接轨。日前,以300~500公里的单关或多关比赛为重点,以诱人奖金为主要动能,甚至以秋棚冬赛的残酷的自然天候形态来筛选出中国优质种鸽,其中,也不排除引进国外赛鸽强国的优秀种鸽,再由各地有才华的鸽友经验育种,已经涌现出一些具有各地特点的“成熟产品”的鸽系。话又要说回来,由于现时的鸽友有些“崇洋媚外”或“妄自菲薄”的倾向作祟,导致中国现代赛鸽经验育种的“无系论”印记。

        纵观中国鸽界,不少直辖市、省、自治区涌现出诸多以骄人赛绩为特征的育种家,他们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天赋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育种事情:

        其一、在实战中凭经验作育和认定自己的主力鸽系;

        其二、采取优秀种赛鸽的选配与交叉选配;

        其三、适时渗入中外名家的优秀鸽系;

        其四、阶段性的提纯复壮,以保持长盛不衰的赛绩与优质遗传力。

        比如:上述四阶段的逻辑推进,靠经验育种的鸽友,首先形成自己鸽舍的主力鸽系,非常强调主力鸽系的家族间赛绩表现的组配,既有赛绩的高度(量,获得的高位名次),又有赛绩的宽度(质,获得高位名次的频次),并在种鸽的体形上采取小雄配大雌;在鸽龄上采取“老牛吃嫩草”;在互补上采取差异式选配;在入赏名次领先上采取强强联手等,以图取得了较好的育种成效,在极为激烈的赛场上勇夺高位赛绩,最终通过交流的通道支援给更多的鸽友,在循环性新一轮征战中以赢得更多的赛绩和育种先机。

        同时,这些鸽友凭借育种经验知晓自己的鸽子有选择的倾向性,即有的在性别上飞雌不飞雄;有的形架上飞小不飞大;有的在鸽龄上飞老不飞嫩;有的在羽色上飞灰不飞点;有的在眼睛上飞黄不飞砂;有的在条形上飞短不飞长;有的在全天候与全赛程实力战鸽培养上努力等,以此类推。从而演绎出中国最为充满睿智、激动人心、夺人眼球的赛鸽风景。

        可见,实践经验是赛鸽育种的“制高点”, 经验育种成为检验育种成效的唯一标准。

三、当下赛鸽育种模型的略述

        大凡世界名系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但是偶然性内含必然性。这是因为任何优秀鸽系的形成,其内在包含着稀少优质基因、多数平庸基因、甚少劣质基因。追根溯源,其家系的演化与组成,有的体格强壮,有的体格弱小;有的定向好,有的定向差;有的吃苦耐劳,有的娇生惯养;有的适应性强,有的适应性弱等,只是近100多年来,由于赛鸽运动的兴起,尤其是赛制的建立,才使得赛鸽在比赛中分出优劣好坏,才促使有见识的鸽主着手经验育种,乃至定向培育,才有可能使得赛鸽的品质与时俱进、有所提高。

        简要地说,为了增加经验育种的成效概率与取得成效的覆盖面,即取得赛绩的名列前茅和整体效应,目前,最简明的育种范式是:在优秀种鸽的前提下,采取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的配对,目的是增强优秀种鸽的合配性和增加优秀种鸽育出优秀子代的获胜高概率性。

        如今,经笔者多次采访全国东南西北代表性的鸽友,其经验育种比较流行的是“经验直觉型”“反复斟酌型”“自由恋爱型”等。现在,作极其简要的说明:

        (一)“经验直觉型”:这是指鸽友凭借自己的功底和经验,在初春时节等,进行种鸽的选择和配种。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明显效果。这是基于鸽主的灵感和育种天赋,以自身的长期育种的经验为依托,在有效时间内追求最大的育种效应。

        (二)“反复斟酌型”:这种育种方式,占有鸽友经验育种的大部分作育时间与比例。这是鸽主根据本舍种鸽的实力和数量,充分考虑种鸽个体的指标反映,包括种鸽的后裔在比赛或育种中已经产生过的优秀表现,反复斟酌后的配种方式。其中,包含两个条件:其一、反复比较后的配对;其二、配对后孵蛋出雏鸽的品质鉴别,俗称“打样”。这是基于“人鸽合一”的育鸽原理,即赛鸽的进化与品质提升,在于赛制的筛选,也在于鸽主的经验与精心培育,形成优生劣汰、适者生存的严酷淘汰机制。其中,最大限度发挥鸽主的经验力量,并参照遗传规律和种鸽的等级与资源,采取现有的各种各样育种方法,进行最优化的配对与育种。

        (三)“自由恋爱型”: 鸽主把优秀赛绩或的优秀血统种鸽,在调养好身心的前提下,关在同一鸽笼里,让它们自由接触、自由求欢、自由恋爱,以达成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下的交配合拍性的成效,以期待培育出更优秀的子代。这是基于动物在自由选择和自我相恋中,能使情绪高涨和亢奋,更能释放出优质基因的经验。

        尾声:当笔者每每睁大眼睛揣摩印象派绘画之时,亦或细细闭着眼睛欣赏印象派音乐之际,脑海中便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赛鸽的雄姿和飞翔的身影。其实,作为任何一名鸽主,在玩赏其它业余爱好时,总会对其赛鸽的主干兴趣产生诸多的启思与灵感。这就是要求现代鸽友必须磨练与养成自我挑战性思维,在玩鸽中不断完善经验育种的“经验思维、想像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目的是弘扬经验育种是科学育种先导的时代作用。

        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对赛鸽育种的启发是:经验育种是科学育种的先导。换言之,感觉育种、经验育种、灵感育种、艺术育种,即是科学育种的先机。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龙园鸽业采访纪实下一篇:中国鸽人应站在育种的制高点上(育种探究之一)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