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久武
潘久武,1949年生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上海鸽人。发表或编辑《课程:学校腾飞的引擎》《生命的放飞》《鸽眼新析》等16余部教育或赛鸽著作;曾在《发现》《沪港经济》《中华信鸽》《上海信鸽》等杂志任副理事长、副主编、编委、记者;现任中国信鸽协会官网专栏作家。潘久武,在中国鸽坛上笔名有潘博、尚海、上海鸽人、UFC独立撰稿人等,在《赛鸽天地》《中华信鸽》《上海信鸽》《鸽友》《中国信鸽协会官网》《中国信鸽信息网》等发表文章、专题报告百余篇,有“育种、报道、摘编、赛事、人物、传奇”诸方面的内容,引起了众多鸽友的选读与好奇。潘久武,其信念:中国鸽人应站在育种的制高点上;中国鸽协为代表完全有可能从“赛鸽大国”发展为“赛鸽强国”;作为信鸽爱好者理应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的座右铭:“赛鸽绩为先,育鸽品为高;写鸽质为重,爱鸽情为浓”。 2018年10月1日 撰文
详情>>

新视角科学遗传赛鸽育种的简读(育种探究之三)

        在现代鸽界,育种家应十分关注与尊重科学的遗传规律,特别是重视黄金种鸽能作育诸多高位赛绩鸽的育种成效。

        但如果能追溯到其上十代或上数十代的交配个体,缘由于“杂杂交”,甚至于“N个杂杂交”,其中杂合因子也会出现不少,甚至含有一些劣质因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目前再优秀的大铭鸽或是黄金配对,也会繁衍出平庸乃至劣质的后代,这也是情理之中、顺理成章的结局。

        作为一名普通鸽友,完全要弄通科学的遗传规律,甚难。但若能避免简单机械的生搬硬套,又要防止讳莫如深的复杂操作,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意义与作用。

        据此,“学一点、思一点、懂一点、用一点” 科学的遗传规律,已经成为现代赛鸽中鸽友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那就是从遗传学原理出发,如果再能遵循“观察——经验——科学”的大势或倾向性出发,构建适合自我、较为有效的育种“路线图”,那么就能使科学的遗传规律化繁为简,就能启发更多的鸽友,收获更大的育种效应,更会为促进中国赛鸽大国融入世界赛鸽强国作出应有的奉献。

        事实上,鸽友在育种的道路上前行,有成功的、有徘徊的、有失败的,这是正常现象。这就是育种。

        故现笔者从新视角对科学的遗传规律进行简读,臆想对中国广大鸽友有丁点启发,或是打开一扇科学育种的窗户,让大家能呼吸到一点科学育种的新鲜空气。但关键是,中国广大鸽友中的精英若能按科学的遗传规律育种,那么就会产生有志者事竟成的好兆头。

        —笔者思言—

        赛鸽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育种。育种的根本意义在于两点:其一、促使赛鸽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以提高赛鸽实战的战斗力;其二、在传承赛鸽优秀品质过程中,发现更强有力的“超级鸽”,进行回血育种、提纯复壮,产生更优秀的赛鸽品质和赛鸽品系。

        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育种呢?又如何在育种过程中提升其后代的品质呢?怎样使优秀品系能层出不穷呢?这就需要当下鸽友关注、习得和尊重科学的遗传规律,认知、理解与运用科学的遗传定律,从而把握科学的遗传规律为提升育种效应服务。简单一点说,就是要求与引发普天下鸽友“学一点遗传规律”“思一点遗传规律”“懂一点遗传规律”“用一点遗传规律”。

        所谓科学的遗传规律,就是为广大鸽友在育种实践和客观事实中所能证明,反映出赛鸽育种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与变化的客观趋势,而做出为实战服务的有成效育种的论断。可见,育种的遗传规律是一种理论模型,简单称之育种原理。它用以描述在特定时空和特定条件下的客观遗传,在其育种的尺度下可能不准确而导致可能的失败。因此,没有任何一种育种原理可以描述宇宙中所有的情况,也没有一种理论规律会尽善尽美、完全正确的。

        从上述科学简读中,科学的遗传规律是对育种具体实践的原理性指导,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运用遗传规律,这就是提供一个育种的思路、一种育种的方法、一项育种的目标,以图在育种的可能范畴内提升获得成效的概率。其根本运作在于“灵活运用、付诸实践、探究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出品质优秀的赛鸽新品种”。

        对于科学的遗传规律的认识,是基于其科学精细的高度与讲究实效的品位。具体反映在认知达尔文生物的“起源、进化、发展”意义之中;而了解孟德尔、摩尔根的科学遗传规律的“分离、自由组合、连锁交换”特性,认知其中的基因和基因结构,它的功能和演变的规律,从而构建对赛鸽的功能、表现及其变异的科学的看法,讲到底就是促使鸽友如何寻觅到“黄金种鸽”和“黄金配对”,并在实战中筛选出“百里挑一”的、具有骄人赛绩的育种祖源鸽,从而进行优势传递和优势品质的连续表达。

        其实,运用科学的遗传规律在赛鸽交配中的体现,可以摸索尝试,也可以借鉴模仿,更可以实践创新。但不能生搬生套,也不能当作“神器”炫耀,更不能讳莫如深而不敢触摸。

        从现实的育种状况而言,现有的中国鸽友绝大多数采用“经验型”的育种方式,甚至是“感觉型”“毛估估”或“盲目性”的作育手法,这就是当下中国鸽界与世界赛鸽强国在育种方面的差距,必然遇到这样的严峻的问题:这哪能培育出“一流”的赛鸽或种鸽呢?!更哪能与国际强豪对抗或是融入现代世界赛鸽潮流呢?!因此,诸位有志于育种的鸽友,必须在认知与理解科学的遗传规律前提下,如能掌握这条启示性通道的鈅匙,运用其育种的精髓,融入到自身的经验和种鸽的品质之中,展现出“赛鸽育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真相,那就会做到犹如中国古代先贤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关于孟德尔遗传第一、第二规律的启示与运用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7.20~1884.1.6)是当时奥地利西里西亚人,他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八个寒暑的辛勤的育种研究和豌豆的实验,发现了“分离”和“自由组合”的遗传规律。

        1、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遗传第一规律。

        孟德尔是从奥米尔茨大学与维也纳大学毕业,他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孟德尔刚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就仔细研读了达尔文《进化论》等科学专著,特别是对豌豆的1对等位基因的育种研究,发现了遗传第一规律,即遗传分离的规律。

        (1)基本概念:所谓遗传第一规律,即1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的状态下相互之间并不影响,而在遗传配子形成过程中,又按原样分配到配子之中去。其最大的特征是: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是显性表现还是隐性表现,其分离的基本结果是3:1,即3为显性性状,1为隐性性状。

        (2)实验内容:孟德尔以豌豆杂交试验结果是:高茎豌豆(显性)╳矮茎豌豆(隐性),经统计发现,在交配繁育的1064株(子一代=F1)豌豆中,高茎有787株,矮茎有277株,两者之比约为3:1。红花豌豆(显性)╳白花豌豆(隐性),经统计发现,在交配繁育的929株豌豆中,红花有705株,白花有224株,两者之比也约为3:1。孟德尔做了7种不同型态的豌豆杂交,其结果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绝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遗传上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即显性:隐性=3:1。

        (3)简要解读:孟德尔遗传第一规律告诉我们:生物遗传均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两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之中;在杂交子一代的体细胞中,两者对性状发育起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之而来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由于3:1遗传结果的规律,需要广大鸽友知道它内含的机理:从赛鸽育种的某一性状而言,显性:隐性=3:1;即使在3份显性表现中,其中1份是显性纯种的,另2份是显性杂交的,而另1份是隐性纯种的。

如果把显性纯种的子一代,则与隐性类型测交,结果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仍为3:1;而显性杂交的子一代,则与隐性类型测交,结果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1:1。这也是鉴别显性纯种或显性杂交子一代的可靠的方法。

        (4)育鸽启示:关键的线索性启发:遗传第一规律,带给赛鸽育种的是“子像母”或“女像父”的“分离”现象,故必须发挥父种鸽与母种鸽遗传的优势互补效应。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就连动物界的实验也给予了相类似的验证性认定的结论。当我们刚触摸到孟德尔遗传规律之门时,很有必要对遗传的专业名词有所启蒙:

        第一、何谓遗传因子?即基因,英语缩写DNA。是遗传或变异的主要物质,也是支持生命的基本构造。

        第二、何谓配子?是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生殖系统所产生的成熟性细胞。雄配子,即精子(雄水);雌配子,即卵子(鸽蛋)。

        第三、何谓纯合子或杂合子?纯合子(鸽子的纯种),亦称纯合体、同型综合子、同型结合体,是指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两个基本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貌似鸽子的纯种与鸽子的杂种),亦称异型纯合体、异型综合子、异型结合体,是指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两个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第四、何谓基因型或表现型?基因型(种鸽),又称遗传型,它反映生物体的由父母遗传因子构成;表现型(赛鸽),是生物把遗传下来的某一性状发育得可能变成现实的表现。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是:表面一样,内在基因也一样,即两者一致(赛种鸽);表面一样,内在基因不一样,即两者不一致(赛鸽,不是种鸽;种鸽,不是赛鸽)。但真正做到两者一致(育种的目标),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用在鸽子育种方面,就是优质遗传要在赛飞环境中有上乘的表现。

        第五、何谓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子代3份鸽子外貌的体现),指相对纯合亲本杂交育出、并能显现出的3份亲本性状的子一代;隐性性状(子代1份鸽子外貌的体现),指相对纯合亲本杂交育出、并能显现出的1份亲本性状的子一代。

        第六、何谓测交或回交?生物间的育种交配,所谓的纯种(品系鸽)是相对的。测交,是指相对纯合亲本杂交育出的子一代F1,从外表看是显性表现(鉴别纯种与貌似纯种的方法),把其与隐性的母本之姐妹交配,如子代显性3:隐性1,那么F1就是纯合子;回交,也是相对纯合亲本的杂交,但此种杂交不是相对纯合亲本杂交的愈来愈杂化,而是愈来愈纯化,提升回血基因浓度,最后为培育品系服务等等。

        至于运用到赛鸽育种方面,我们至少可以得这样的启示:

        如果在赛鸽交配中,首先要明确是否是纯种鸽之间的杂交?当然需要纯种鸽之间的杂交,或称品系鸽间交配。所以,讲究引种的品系鸽品质等级和注重引种的辈分纯度的意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最好是引进沾血的有赛绩的品系鸽,这在纯种杂交的子代中,对其个性、眼睛、毛羽、体形、适应性等方面更有遗传的参考意义;

        若是在子一代显性性状表现中,育鸽家必须注意,仅有1份是纯种显性,还有2份是杂合显性,另外还有1份是纯种隐性;

        即使在互换遗传规律时,出现子像母,女像父的基因分离事实。在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3:1中,可以对其中含有一半是显性性态基因和另一半是隐性性态基因的2份,可以用测交的方式来判定纯种与剔除非纯种;

        若是1份纯种隐性,也可作为隔代遗传之用。但总体以父本或母本种鸽的“差异互补”的育种方式可能更好;

        此时,若是进行育种关键性运用:则是选择留种的显性性状的“接班人”,则需要遗传按科学方式测交后选定,如果按“毛估估”凭感觉进行,这样还有3分之2的风险,导致育出的优秀子代概率会大大降低;

        除了找对优质种鸽外,最起码要考虑到种鸽交配的互补性,因为在种鸽交配繁育的子代中,都可能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和兼而有之的必然结果。这要求育种者挑选父本种鸽与母本种鸽的优质性同时,研究合配性的检测。

        可见,运用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即遗传第一规律,建议鸽友应在“方式、选择、效应” 重点方面下功夫,即采取“差异互补”的育种方式;选择有明显特质、高位赛绩的赛种鸽配各项个体指标优秀、赛绩一般的赛种鸽,或是配各项个体指标优秀、特留种鸽,像比利时“赛绩大名鸽+另外大名鸽直女”的经典配法,试图产生多样的分离基因的优质遗传效果;主要追求“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育种效应。

        2、孟德尔遗传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第二规律。

        孟德尔这位才思敏捷的科学家,在揭示了分离规律后,又接连对豌豆等2对、3对、甚至更多性状杂交的遗传试验,进而又发现了遗传第二条规律,称之自由组合规律,也有人称之独立分配规律。

        (1)基本概念:所谓遗传第二定律,以运用2对基因为例,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彼此独立地遗传给后代。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而在子代中会出现各种性状的自由组合。

        孟德尔最初选用的一个亲本,即黄色圆形的豌豆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在这里,Y代表黄色,R代表圆形,由于它们都是显性,故用大写字母表示。而选用的另一亲本—,即绿色皱形豌豆也是纯合子,其基因型为yyrr,这里y代表绿色,r代表皱形,由于它们都是隐性,所以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用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绿色皱粒豌豆种子进行实验,便会结出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的果实,显示出不同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一般以9:3:3:1的比例出现,即9为双重显性基因性状,3为显性①和隐性②的基因组合,3为隐性①和显性②的基因组合,1为双重隐性基因性状。

        (2)实验内容:孟德尔仍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以他用2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体为亲本进行杂交的实验为例,即黄色圆粒(显性)╳绿色皱粒(隐性),豌豆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得到子一代F1,即黄色圆粒性状。如果再把F1播种下去,让其进行自花授粉(自交),在子二代F2的556粒种子中,如果以数量最少的绿色皱形种子32粒作为比例数1,那么F2的四种表现型的数字比例为9:3:3:1(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其中,9份是原有黄色圆形亲本的性状组合,1份是原有绿色皱形亲本的性状组合;还有3份和3份,则是自由组合的性状表现,即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同时,也说明了控制黄和绿、圆和皱2对性状的2对等位基因,从每1对基因性状看,既能彼此分离;从2对基因性状联系起来看,又能自由组合。

        (3)简要解读:孟德尔根据2对性状表现的基因进行杂交,并对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中自由组合”的理论,即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

        以黄色圆粒豌豆╳绿色雏粒豌豆为例:其一、如从每1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从粒色而言,收获黄色种子416粒,收获绿色种子140粒,黄色:绿色≈3:1;从粒形而言,收获圆粒种子为423粒,收获皱粒种子133粒,圆粒:皱粒≈3:1。其二、如从2对性状联系起来分析,收获黄色圆粒315粒,收获黄色皱粒101粒,收获绿色圆粒108粒,收获绿色皱粒32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对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具体解释是: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产生子一代F1,其结合方式有16种,即9:3:3:1;其中,表现型4种:黄圆9份(YYRR 1个,YYRr 2个,YyRR 2个,YyRr 4个):黄皱3份(YYrr 1个,Yyrr 2个):绿圆3份(yyRR 1个,yyRr 2个):绿皱1份(yyrr 1个);基因型的黄圆9份,双基因显性的纯合子1份,双基因皱粒隐性的2份,双基因圆粒隐性的2份,双基因圆粒、皱粒隐性的4份。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则自由组合。据此,分离规律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但两规律在生物性状遗传中同时进行,同时起作用。

        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雄辩地证明了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假说是正确的,是完全站在遗传科学基础上的。

        (4)育鸽启示:关键的线索性启发:遗传第二规律,在同一性状的彼此分离基础上,带给赛鸽育种的是“子像父母”或“女像母父”的“自由组合”现象,故必须发挥父种鸽与母种鸽遗传的强强联手效应。

        第一、从理论上讲,孟德尔用2对基因实验,进行子一代和子二代的培育,就出现了极为丰富的结果和自由组合规律,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例如人的指纹,在全世界就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有性生殖中,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多种样的后代;

        第二、如果赛鸽交配中有40对基因自由组合,那会出现极其巨大数字的结果,那就为解释赛鸽培育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三、众所周知,导致赛鸽育种发生变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基因的自由组合却是赛鸽育种子代及其后裔出现性状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通过育种出现的子孙后代更是无法计数了。当然,在这十分庞杂、浩瀚无边的育种结果中,还是有遗传规律可循的;

        第四、其中,可以与赛鸽育种直接挂钩的是:首先,在自由组合的遗传中,2对基因就会出现4种表现和9种显性基因的结果,即4种的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基因表现,9种呈现黄圆的显性基因,而与黄圆表现与双份基因一致的,即父本与母本结合的纯种仅9份中有1个,由此可见,在育种过程中真正筛选出含有纯合子基因又是表现型的子一代F1,必须确立“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 乃至“万里挑一”的理念和育种筛选行为,真有点“黄金种鸽”可遇不可求的味道,这就靠育鸽者的种鸽品质、鉴鸽功力与选种机遇。

        至于运用到赛鸽育种方面,我们也可以得这样的启示:

        杂交出优势,即极为丰富的自由组合的结果,出现子随父母,女随母父的特点,也会出现父母兼像或都不像的混合特性,这是育种子代的多样性现象,可以优胜劣汰,筛选出适本地区、本赛线、本赛程的优秀种赛鸽;杂交出变异,即育种的多样性,可以使鸽友观察、发现、甄别、筛选出极少数优秀的“接班人”,即“黄金种鸽”或“黄金配对”;

        在品系鸽杂交中,能将两种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经过不断“提纯”的回交和汰选,使之在杂交中不断纯化,包括阶段性掺入优质新鲜血液,从而形成自成一体的、理想要求的新品系;

        由于有的赛鸽遗传疾病是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如果在赛鸽育种中进行“近交”,有可能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因此“近交”须谨慎,如发现类似症状的鸽子即以剔除;

        遗传第二规律还在理论上说明了种鸽杂交和分离,所出现变异的普遍性,更为鸽友在育种过程中,启用甄别变异,求得新突破,但又须谨防过度杂交的杂杂化,必然造成遗传结果的基因太杂化,以致于造成育种优质遗传的低概率乃至无效性。

        可见,运用孟德尔遗传自由组合规律,即遗传第二规律,提示鸽友应在“方式、选择、效应”重点方面下功夫,即采取“强强联手”的育种方式;无论雌雄种鸽选择,都要在赛绩鸽中选种鸽,在多次赛绩鸽中选种鸽,在多次高位赛绩鸽中选种鸽,在多次高位赛绩鸽中选黄金种鸽,像荷兰“赛种鸽配偶”的现代配法,以此产生强大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优势遗传效果;主要追求“更强赛绩”和“超越种系”的育种效应。

        二、关于摩尔根遗传第三规律的启示与运用

        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9.26~1945.12.4)是美国肯塔基州人,他是该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胚胎学家,又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通过果蝇的实验与研究,发现了“连锁交换”的遗传第三规律。

        摩尔根自幼热爱大自然,14岁时考入肯塔基州立学院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动物学学士学位;后他又攻读博士学位,完成了“论海蜘蛛”的博士论文,并再获得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等职务,并于1993年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里,记录着摩尔根一个“在绝望时候诞生希望”的育种实验的故事:

        1、摩尔根在研究果蝇中再突破:

        摩尔根曾与助手一起,用“激光、X光”照射、用不同的温度刺激,加“糖、盐、酸、碱”作为介入因子进行影响,甚至不让果蝇睡觉,并持之以恒做了69代繁殖,目的是诱发果蝇的突变。但两年一晃而过,被摩尔根自嘲为“愚蠢的实验”。1910年5月,他的妻子在实验室发现了1只奇特的雄蝇,它的眼睛不像同胞姐妹那样是红色,而是白的(变异个体)。而那只白眼雄果蝇长得很虚弱,摩尔根极为珍惜和小心,将它装在瓶子里,睡时放在身旁,白天又带回实验室。由于摩尔根的精心呵护,终于使它同一只正常的红眼雌蝇交配以后才死去,留下了突变基因,以后繁衍成一个大家系。

        这个家系子代是红眼,显然红眼对于白眼是显性;他又使子一代F1进行交配,结果又发现子二代F2中的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1。后经他“跟踪追击”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也发现了“连锁交换”的伴性遗传第三定律。

        2、摩尔根遗传连锁交换规律:遗传第三规律

        (1)基本概念:所谓遗传第三规律,即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的,并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之连锁律;同时,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间也可以发生互换,称之交换律。据此,两者同时可能发生的遗传规律,称之为“连锁交换”遗传规律。

        (2)实验内容:摩尔根信奉“一切通过实验”的原则,以养殖易、繁衍快、染色体简单(只有4对8条)的果蝇作为实验对象,用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并在实验中发现了1只难能可贵的子一代F1含有突变基因的白眼雄果蝇。

        第一代杂交果蝇长大了,全部都是红眼果蝇。按照孟德尔的学说,红眼基因相对白眼基因是显性,而珍贵的突变基因只是躲到了台后。摩尔根当然不会放过检查前人理论的机会,他用子一代F1杂交果蝇进行测交,产生子二代F2杂交果蝇。结果是3470个红眼果蝇,782个白眼果蝇,基本符合3:1的比例。当摩尔根用显微镜观察白眼果蝇时,发现了一个不同于孟德尔的新奇现象:突变出来的白眼基因伴随着雄性个体实现遗传,即这些白眼果蝇居然全部是雄性,没有1只是雌性。这就是伴性连锁规律,也称之为“完全连锁”的遗传性状。

        那时,摩尔根的学生又发现了一种突变性状,即果蝇的小翅基因,给摩尔根新创立的理论带来了挑战:白眼长翅雄性果蝇╳红眼小翅雌性果蝇,产生的子一代F1,应该只有白眼小翅果蝇和红眼长翅果蝇。但摩尔根却发现,还出现了一些白眼长翅果蝇和红眼小翅果蝇。据此,摩尔根就提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群并不像铁链那样牢靠,有时染色体也会发生断裂,甚至与另一条染色体互换部分基因。白眼基因与小翅基因虽然同在一条染色体上,但由于相距较远,它们之间发生的变故可能性就越大,染色体交换的频率也就越高,所以,虽然果蝇的小翅基因处在一种突变性状,但它们后代中也会出现新的基因类型,这就是摩尔根的基因“互换”定律,也称之为“不完全连锁”的遗传规律。

        (3)简要解读:摩尔根以果蝇作为研究育种的实验材料,他在这个小生物身上发现有4对染色体,并鉴定出果蝇约有100个不同的基因。不久,他在遗传实验后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并发现了代表生物遗传秘密的基因,确实存在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且基因在每条染色体内是直线排列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这种特点称之为基因“连锁”,即伴性连锁遗传;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因而也会产生基因的相互交换,称之基因遗传的互换。不过基因遗传的互换情况很少,仅仅占1%。

        (4)育鸽启示:

        关键的线索性启发:遗传第三规律,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进行连锁性传递;同时,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不等位基因间也可以发生互换性遗传,带给赛鸽育种的大多是“子像父”或“女像母”的“连锁律”现象,故必须发挥黄金种母配关赛超级鸽王种公的优越伴性连锁及强势互换遗传效果。

        由于摩尔根的重大发现:一是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二是发现了遗传的第三定律,即遗传的基因连锁及不完全连锁的互换规律,这也为赛鸽研究和育种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科学探究道路,即赛鸽配对遗传的伴性效应,鸽子的基因鉴定,探究鸽子溯源的基因测定等等,从而使研究鸽子的育种达到了基因的分子水平。

        摩尔根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由此可见,在赛鸽育种过程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摩尔根遗传的第三定律的重大发现,运用到赛鸽育种中去,就会发现诸多“黄金配对”的子一代F1,出现多数子像父、女像母的单向伴性遗传连锁的事实,这应当说是染色体“完全连锁”的遗传性状的好现象,当然,仍须在实战和育种中得以检验;

        应当选择和引进极其优秀的父本或母本做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遗传基因通过交配,会影响下一代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能彰显下一代优秀的遗传基因的伴性功能;

        由于赛鸽育种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强调父本或母本亲鸽的优质基因的重要性,一是优秀基因连锁关系,二是不利与有利互补的基因,就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无论出现育种过程中的“交换、重组、连锁、突变”,都是以优秀遗传基因为根基的;

        必须特别强调优秀鸽舍中,应拥有回血或沾血、有多次高位赛绩、也已育出过“超级鸽”的金母,如果富有这样顶级金母的育种根底上的操作方式,从理论上讲应与遗传连锁及互换定律是相吻合的,又能为现实育种提升成效是合拍的;

        当然,优先选择和认定高品质的种雄或种雌,如果能遵循或参照遗传第三条规律育种,那么它的后代在某一特定的时段中,可能会育出80%强的优秀子一代F1的苗子,同时,仍需要诸位鸽友通过“养、训、赛”的甄别和再育种的筛选;

        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育种的鸽友选择黄金种雌为显性母本,可以作一轮育种实验,即排除育种的随意性,剔除在子一代F1中以雄性为显性遗传,而应倡导在子一代F1中以雌性为显性遗传,那就可能产生育种连续的“放大效应”,也可能会培育出赛鸽新品种的“祖源鸽”或表现极为优异的一些“超级鸽”。

        可见,运用关于摩尔根遗传第三规律,倡导鸽友亦可以在“方式、选择、效应”重点方面下功夫,即采取“本土化”的“金母超级”配的育种方式。从中国鸽界的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已达40年,中国赛鸽运动的真正兴起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即使以近距离比赛为主体的现代赛事,若以引进的外国强豪的品系育种,以5年为一代,至今也有8代之余,以3年为一代,至今也有13代之余,完全走完了本土化育种的进程。

        当然,有见识的鸽友还会有阶段性地引进外国优秀鸽系,进行“提纯复壮”强势育种,因此,强调在适应当地艰难赛事或多关赛中涌现出的佼佼者,以选择黄金雌种鸽为主,雄种鸽也要以优秀的血统为背景,以出类拔萃的赛绩为支撑,大胆运用经验育种为导向,学习参考相关的科学遗传规律,像中国育种家采用的“金母超级”配法,以此产生优越的伴性连锁及强势互换遗传效果;主要追求“超强赛绩”和“超级鸟”诞生的育种效应。

        “在科学研究中,只要出现一个有意义的实验,所有付出的劳动就都得到了报偿”,这是育种研究者的气度与风范。从孟德尔到摩尔根,这是研究育种遗传规律的历史性的进步。

        其一、这是从植物育种跨越至动物育种的成功范例;

        其二、从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第一、二遗传规律发展至遗传的“连锁及分离”的第三遗传规律,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遗传规律;

        其三,从孟德尔到摩尔根,是科学研究的持续进步,是摩尔根接班和再创造的过程:从植物育种→动物育种,从“基因学说”→“分子学说”。

        尤其是摩尔根独创了著名的“基因学说”,於1933年,摩尔根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为世界日后胚胎学和进化论之间架设了遗传学桥梁,推动了细胞学的新发展,并促进了生物学研究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以及遗传学向生物学等其它学科渗透,并为生物学实现新的大综合奠定了基础。

        这里,必须值得指出的是:学习科学的遗传规律,贵在运用,而决不是“照搬照套”,或是“一字半解”的误用。

        所谓贵在运用,那就是遵循科学的遗传规律,从育种的大势出发,从育种希望的可能性发展到赛鸽实战和持续种系的现实性,而必须以实战效果为鉴别和取舍的根本指标。这是因为孟德尔的第一遗传规律,仅仅以豌豆的1对遗传基因为实验对象,孟德尔的第二遗传规律,也只是以豌豆2对基因为实验对象(最多3对或4对的育种尝试),既使是摩尔根的第三遗传规律,也仅以果蝇2对基因为实验对象,而他们所做的育种实验的结果是:

        1对基因育种实验的交配,产生4类表现结果;2对基因育种实验的交配,产生16类表现结果。据有关育种文献研究表明:如果有20对等位基因的生物进行杂交,子二代F2可能出现的表现结果高达104万余种。因为鸽子有40对等位基因(公鸽基因为ZZ,母鸽基因为ZW),如果翻个倍,可高达208万余种,实际上根本不止如此。那麽,其后代的具体表现结果,更是多至天文数字,数不胜数。这不仅可以说明赛鸽育种的后裔具体表现型态为何如此繁多,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赛鸽育种的极其复杂性和无限可能性。

        据此,学习科学的遗传规律,就是从其本质和发展的可能性做起,遵循科学的三大遗传规律的大走势,活学活用、贵在实效。

        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育种的精髓:其一、品系间的交配是杂交,其根本走向是杂化;回血交配也是杂交,其根本走向是纯化。当引进优秀种鸽时,相对纯种的品系间杂交繁育出的子代在实战中表现优秀且在育种中得到检验,就可以走回血杂交提纯的道路,逐步形成带有自家品系特征的家系,如能按优生学的育种思路,适时适度掺入其它等距的优秀血系,那就完成了一次育种循环向上的过程。

        其次,遗传因子,要引进高质量的、家族实战力强、有回血提纯育种路子的优秀种鸽;基因型和表现型,须考虑到育种基因的功能与内涵,绝不是片面或单纯追求高位赛绩表现的赛鸽即可做种;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甄别与运用,就是发挥父本母本优势遗传或隔代遗传的作用;测交,能区分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在交配的基因分离或自由组合过程中,应善于发现超级个体,进行回交,通过培育,提纯复壮,育培出更优秀的品系;注意伴性连锁和互换的积极作用,既要重视伴性连锁的育种效应,又要打破伴性连锁的弊病遗传,重视伴性互换的优势品质,采取优胜劣汰、扬长避短、互补组合、强强联手、强势配种的育种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培育出更强悍的新鸽系等等,从而凸显育种是实践性和实战性特别强的一门科学的显著特性。

        基本结论的解读:

        笔者在农历狗年看到一日禅所言:“万物有理,大道至简”。其主要意思是:“”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故添加一段基本结论解读的心得:

        遗传第一规律,简称“分离”律。这是豌豆1对基因的育种研究,应注重显性遗传3份;其中2份外表是显性遗传,有可能显性与隐性遗传各占一半,隐性遗传也会隔代遗传;其中一份是显性遗传的纯合因子(纯种),可采用侧交确定;一份是隐性遗传(是另一品系的纯种)。所以,当遗传“分离”律呈现时,应关注育种子代显性遗传的选拔与纯种的认定。

        遗传第二规律,简称“组合”律。这是豌豆2对基因的育种研究,在遗传分离规律基础上,呈现的遗传自由组合规律。由于实验配对基因的增加(2对),显性遗传就呈现为9份;一是说明随着基因配对的增加,其育种后果千变万化,二是这9份显性遗传也仅仅是有1份是纯合因子,可用侧交确定;其中8份的遗传排立组合颇为复杂,但有规律可查;其它的分额与上述大同小异。所以,当遗传“组合”律呈现时,应关注育种子代优秀的组合显性遗传的选拔与纯种的认定。

        遗传第三规律,简称“连锁”律。这是果蝇的4对基因育种研究,表现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遗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等位基因间也可以发生互换遗传。前者占大多数,后者仅占极少数。所以,当遗传“连锁”律呈现时,其子像父或女像母的子代,一定要与其父母相仿或超越,否则加以淘汰。

        据此,在掌握科学育种原理的基础上,一定要在高位赛绩个或多次高位赛绩鸽中发掘优秀种鸽,关注品系鸽之间的杂交出优势;落实与优化赛绩基因和超级基因浓缩的遗传,特别是重视优秀“祖源鸽”的选定,初步形成自己鸽舍的主力鸽系;采用“差异配”“强强配”“黄金配”等符合遗传规律的育种方式,追求科学育种的优秀出鸽率,即所育子代能在赛场上取得高位赛绩的整体实力;运用育种原理,实施品系间的杂交,谨慎地、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走好“近亲交配”或“沾血交配”的回血育种之路,实现科学育种的“提纯复壮”效应;最最重要与必要的是,在人工筛选与比赛筛选中认定和运用育种的“接班人”,试图实现科学育种与超强比赛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中国鸽界有识之士汤兴光在《基因能讲述鸽子的生命》一文中明确地写道:“从目前鸽友的育种来说,基本上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为此,要求养鸽者在配种育鸽之时,学一点进化论和遗传学的知识,是有必要的。”同时,他又深情地告诫广大鸽友:“养鸽者只要仔细观察鸽子,将发现遗传学的科学理论和实际情况是完全吻合的。

        在现实育种过程中,2羽冠军鸽并不一定可以作出绝对得到冠军的鸽子,也有可能得到的子代一无是处,但决不是说优秀的品系或冠军鸽的后裔比不上那些无名之辈,而确切地说,是有较高品质和水平的名系中所内含的优秀基因性状,总体上都要比平庸的家系多得多,也就是说运用好的鸽子,做种育出的后代,比那些没有选择而随便配对所育出的后代获胜的机率要高得多。因为,1羽有优秀遗传基因所组成的鸽子,往往是优秀种鸽配对所生产的。”

        可见,汤兴光先生一针见血的育种见解,对当下中国鸽界育种现状当头棒喝,意义重大。但从其内容而言,当属宏观评论。

        其实,在遵循科学的遗传规律育种时,必然会产生极其丰富、非常多元、十分有效的育种套路和赛飞实效。自此,笔者甚想留下空间和悬念给广大鸽友自身感悟、自身实践、自身创新。

        但是,笔者又极想说出自己简读的感受,故斗胆在此简说“一家之言”和“一孔之见”:抓住育种“赛绩”与“品系”的价值观,坚持“杂交优势”“提纯复壮”的育种思路;组合“盘活”种鸽资源,实现自我育种“路线图”,走好阶段性适度推进的套路;在活学活用遗传规律时,结合自身经验和现状,做好育种操作的科学流程;切记把“从实际出发”“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是硬道理”与科学的遗传规律整合与优化。

        简言之,科学育种,绝没有捷径可走;科学育种,就是浓缩优质基因;科学育种,需要鸽主起码要有“天赋、志向、智慧、毅力、鸽质、种群、机遇、思构、方法、实验、步骤、记录、资料、数据、实证”等15个要素有机组合与体现超强实效。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贺氏父子眼中的现代赛鸽运动与点评下一篇:中国鸽人应站在育种的制高点上(育种探究之一)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