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罗根鸽舍以外,巴卡系鸽还被引进到斯坦霍夫、托福特、奥斯曼、沃马德、杰克逊、格力菲斯、查德威克、克拉克、隆古腾、盖纳等许多鸽舍,为这些英国早期一流鸽舍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总之我们不应忘记,在英国传统鸽系的形成过程中,巴卡系与罗根系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英国赛鸽并一直热衷于对其血统资料的研究,是因为英国与日本的竞翔条件与非常相近。恶劣的天气条件是日本鸽友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经常遇到的最大障碍,要克服这一障碍,就必须使用在恶劣环境中千锤百炼形成的鸽系。
只有饲养这样的鸽系我们才能放心,只有这样的鸽子才能在风云多变的赛场上飞越难关顺利归巢。在构成巴卡系的源鸽当中,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来自E.E.杰克逊鸽舍的鸽子。作为一个成功的养鸽家,杰克逊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使用年轻的种鸽进行育种繁殖,并使用年轻的选手鸽去应对各种距离的比赛。杰克逊鸽舍的“吉亚号”出生于1899年2月1日,当年就参加了马莱努548英里的成鸽赛,在英国鸽界首屈一指的“曼彻斯特飞翔俱乐部”获得了第8名。
1913年,杰克逊还用班卡森系鸽进行了相同的试验,让未满六月龄的“皮塔号”和仅有4月龄的“皮塔夫人号”参加马莱努548英里比赛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这两只鸽子配对后生出的第一窝蛋在12月孵化,杰克逊在第二年春天对小鸽进行基础训练之后,边将其投入105、152、209、389英里的比赛,最后放飞到距离为620英里的波尔德。也就是说在杰克逊手里,幼鸽出生后还不到一年就已经飞过2088英里以上的距离了。当时杰克逊的鸽舍管理人名叫J.G.埃德蒙森。在杰克逊去世之后举行的拍卖会上,买下该鸽舍饲养的全部巴卡系鸽的正是这位埃德森。
为什么他的选择是巴卡鸽而不是班卡森鸽呢?我猜想一定是巴卡鸽更强于后者,因为埃德蒙森担负着鸽舍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其他人更了解来自不同血统的鸽子在杰克逊鸽舍的表现。英国有许多得益于巴卡系鸽而获得成功的鸽舍,埃德蒙森鸽舍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埃德蒙森还拥有来自莱诺尔德鸽舍的另一路巴卡系鸽,这些鸽子同样具有早熟的特点,鸽龄很小的时候就能在幼鸽赛和成鸽赛上取得相当不错的名次。日本名古屋的岩田孝七鸽舍曾经在1955年的幼鸽赛上夺得高松宫杯,那只获奖的鸽子就含有来自埃德蒙森鸽舍的巴卡系血统。
直到今天,这路鸽子仍然是岩田鸽舍称雄于远距离赛事的巨大原动力之一。以使用巴卡鸽驰名英国的养鸽家还有W.萨贝吉,他在1908年的一次拍卖会上首次购买了巴卡鸽舍的鸽子,其后一直与埃德蒙森保持良好的友谊和种鸽交流关系。萨贝吉去世以后,他饲养的巴卡系鸽在后继者手中还在不断飞出骄人的成绩。巴卡系鸽的特征是体型偏大,龙骨较长,羽色以浅斑和深斑为主。雄鸽通常体魄强健,头脸略短,有着宽阔的额头。
罗根系 从1870年J.W.罗根开始创立自己的鸽系,到1924年他退出鸽界并将鸽子付诸拍卖,罗根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然而,作为英国最有代表性的远距离名系,它并没有因为创立者罗根的引退而失去光彩,直到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的远距离赛场上创造着新的辉煌。对罗根系的发源地英国鸽界进行的调查表明,目前活跃于远距离赛事的常胜鸽系中大多含有罗根系的血统,或者原本就是以罗根系鸽作为基础种鸽的。
另外,流传到日本和美国的罗根系鸽也飞出了许多优异的成绩。研究罗根系形成的历史,学习罗根引种育鸽的基本方针,不仅是罗根系鸽饲养者必修的功课,也会对所有赛鸽爱好者的育种工作有所裨益。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英国鸽界乃至世界鸽界,罗根是花费巨额资金引进一流种鸽的第一人。1878年,罗根拍下了N.巴卡鸽舍的全部优秀种鸽,还购买了德国J.海兹鸽舍的罗马竞翔冠军(在罗根鸽舍被命名为“罗马1号”)等众多名鸽。
为了得到吉兹鸽舍的两羽鸽子,他甚至提出用两匹名贵的英国挽马进行交换。在引进大批优秀种鸽之后,罗根把它们的后代全部投入比赛加以验证,然后再经过严格审慎的筛选才将其掺入自己的鸽系。罗根在不断重复的引种及验证的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着眼于英国的竞翔环境,从比利时购买种鸽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由于英国和比利时的天气状况完全不同,养鸽新手在引种时应当从英国本土的优秀赛绩当中进行选择。如果一定要引进比利时的种鸽,则必须挑选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脱颖而出的赛绩鸽”。对我们日本鸽友来说,罗根的这一番经验之谈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在初期的罗根鸽舍,最先带来成绩的是巴卡系鸽。罗根系著名的基础种鸽“老86号”灰斑雄,就是巴卡鸽舍的雄鸽“蒙托邦号”配吉兹鸽舍的雌鸽“646号”所生。除了“老86号”之外,罗根鸽舍还有几个著名的黄金配对,例如来自巴卡鸽舍的“蒙托邦号”配其妹妹“B61号”以及“德普2号”、小体型的“罗马1号”灰斑雄鸽配“129号”灰斑雌鸽。“129号”是由罗根鸽舍繁育的,但从小被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巴卡鸽舍饲养。它是在比利时参加220英里比赛并获奖之后,又被引回出生地的罗根鸽舍。“德普2号”是来自巴卡鸽舍的异血种鸽,其父鸽是德普鸽舍以耐坏天气著称的名鸽“德普1号”,曾获得过比利时国家赛31名的好成绩。
在一次天气状况十分恶劣的赛事中,罗根在巴卡鸽舍等鸽时听说又是“德普1号”率先归巢,便急不可耐地前往位于乌克尔的德普鸽舍求鸽,然而却遭到了拒绝。后来通过巴卡作为中间人再三斡,罗根才终于如愿以偿得到这只鸽子。“罗马1号”来自J.海兹鸽舍,曾经在1878年夺得700英里罗马赛的冠军。那次比赛它不仅创造下当时最远飞行距离的新纪录,而且归巢时间领先于该赛事的比利时全国冠军整整两天。通过对鸽舍中基础配更换和调整,罗根向自己的鸽系掺入了很多具有优秀性能的异血,其中包含吉兹系、伟奇系、韩森系、斯马尔系、拉蒂尼系、索福尔系、达尔丹系、托福特系、朱利昂系、戴莱兹系等。
通过对罗根系鸽血统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把罗根的育种方针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作为基础种鸽引进的鸽子,其血统或体型并不重要,但必须拥有出色的远距离赛绩。如果遇到非常理想的赛绩鸽却无法得到它,也可以引进它的子代鸽。
第二,用这些种鸽繁育的后代成熟以后,必须通过私训及竞翔进行全面的性能验证。
第三,这些后代鸽当中涌现出新的远距离赛绩鸽时,以这样的鸽子为中心,通过一代近亲交配进行系统繁育。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两代近交之后再进行异血交配,然后返回原来的系统繁育。罗根在晚年又引进了哈德森鸽舍的“罗马之王”(1001英里罗马赛冠军)、歇尔顿鸽舍的“9727号”(1909年800英里米兰赛伯马冠军“米兰号”之子)、J.C.布克莱鸽舍的名鸽“本吉戈号”(古尔塔系X托福特系)之孙等,继续向自己冠军辈出的鸽系注入新的异血。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