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翔圣巨著:作出与竞翔(连载三十四)

        怎样选择种鸽

        前文中已经涉及到不少有关选种的基本问题,下面再具体探讨一下选择种鸽的方法。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在实际对一羽种鸽作出选择之前,一定要对该种鸽的基本特性进行反复慎重的分析。不同的养鸽人选择种鸽的角度肯定不尽相同,养鸽新手要引进的是用来繁育本舍鸽群的基础种鸽,而取得过一定成绩的鸽舍是要把现有的鸽群培育得更为出色。对于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一流鸽舍来说,选种不仅是为了锦上添花,更是关乎鸽舍根基的大事,对未来的成绩以及鸽舍的声誉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刚刚开始养鸽、打算建立选手鸽队参加比赛的新手,应当充分了解决定未来赛场胜负的两大要素。

        第一是鸽子,饲养者在锁定自己将要参加的目标赛事之后,必须了解本鸽舍的选手能否胜任这一赛事并且具备冲击高名次奖项的能力。

        第二是管理,要通过本鸽舍的日常管理保证选手鸽拥有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为了使这两大要素都得到满足,养鸽新手可以借鉴英国已故养鸽家奥斯曼的做法:在本地鸽舍当中选定两家在自己的目标赛事中连续获奖的一流鸽舍,在该鸽舍众多赛绩鸽当中选定当年竞翔成绩最优秀的鸽子,引进其晚生的子代鸽多羽。第二年当这些小鸽长大成熟之后,再用它们分别与来自另一鸽舍的鸽子交配。另外,在引进小鸽的同时还要学习原鸽舍的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未来的种鸽进行饲养和管理。奥斯曼的做法看似简单且易于操作,却是基于其多年的养鸽经验以及对取胜之道的独特见解。首先,一个鸽舍能够在某个特定赛线上力挫群雄赢得佳绩,说明其鸽群具备适合该赛线特点的卓越性能。当然,假如换飞另一条赛线,其屡战屡胜的表现或许就得打些折扣了。

        其次,为什么要引进当年最佳赛绩选手的晚生子代鸽呢?所谓“晚生鸽”是指出生当年没有完成换羽的幼鸽,它们大多是在七月以后孵化的。在国外由于季节关系,七月以后孵化的幼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开始进行基础训练,所以出让价格通常比较便宜,但把它们作为种鸽使用时繁育能力并不比春天孵化的鸽子差。当春季的远距离赛事结束时,一般的鸽舍都会因选手鸽的大量飞失而变得空空荡荡。但是在一流鸽舍里,由于选手鸽飞失较少而且获奖鸽云集、正是鸽舍比较拥挤、乐得出让鸽子的时候。选择当年飞出最好成绩的选手鸽的子代也很重要,因为无论实力多么雄厚的鸽舍也并非每只鸽子的性能都那么出色,鸽群中所有选手都飞出理想成绩是不可能的。养鸽新手除了必须从一流鸽舍引进种鸽之外,还应当聚焦于体现了该鸽舍最佳遗传基因的典型个体。

        因此,在当年取得最佳赛绩的头号主力选手的子代自然是最理想的候选者。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头号主力选手的父母还在继续出小鸽,那么引进头号主力的平辈也能取得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假如还有进一步选择得当余地,这些平辈最好是体型等外在特征与头号主力近似的年轻鸽。当然,按照这么高的要求去选种往往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第三,真正优秀的种鸽有一、两羽就足够了,但头号主力的子代未必每一羽都能成为优秀种鸽,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一次引进该鸽舍的多羽幼鸽。这样,当我们用多羽种鸽进行繁育时,可以期待它们当中出现一、两羽理想的种鸽。

        第四,不要只引进一家的鸽子,应当从两个一流鸽舍分别引进种鸽,然后将其交叉配对进行繁殖。如果用于繁殖的种鸽全都来自同一鸽舍,无论怎么配对都容易形成近亲交配,生出的小鸽通常不够健康。近亲交配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并非难题,可以通过选配及管理技巧来加以解决,但是不建议养鸽新手采用这种方法。另外,一些养鸽名家认为,种鸽怎么配对应当听取原鸽舍主人的意见,这种做法也有一定道理。

        第五,重要的是,要在引进幼鸽的同时向原鸽舍主人学习,用完全相同的管理及训练方法培育未来的种鸽。假如鸽舍的管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还不如引进更适合这种管理的其他种鸽。例如目前日本鸽界的现状是,关东地区大多采用强制家飞,而关西地区则多为自由家飞,具体饲养方法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养鸽新手最好从本地区的鸽舍引进种鸽,这样可以随时向提供种鸽的高手请教,更容易在其指导下取得成功。

        我刚开始养鸽时,从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走遍了京都、大阪一带,引进了当时许多著名鸽舍获奖鸽的子代,其中包括大阪的势山庄太郎鸽舍的釜山~大阪冠军之子、京都的今西万次郎鸽舍的仙台~京都冠军之子和青森~京都冠军之子、西村寅次郎鸽舍的鹿儿岛~京都冠军之子等。我用这些鸽子进行杂交繁育出许多优秀的选手鸽,1934年还战胜过这些老前辈,在长崎~京都600公里比赛中夺得冠军并赢得西日本综合第一的大臣杯。全力收集周边地区一流鸽舍代头号主力鸽(都是当时最远距离赛事的冠军)的子代,是我立棚之初的引种方针。我并非在此向大家推荐某一鸽系,而是建议养鸽新手不要拘泥于鸽子的血统或体型,以最简单可靠的方法为自己的鸽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进优秀的年轻种鸽进行繁殖是一条成功的捷径,曾经使许多养鸽新手在赛场上一鸣惊人。但是在取得最初的成功之后,有相当一部分鸽舍从此便销声匿迹再无建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饲养者的热情减退,管理、训练等都不似当初那么细致周全。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大多数鸽舍成绩下滑的根本原因还是种鸽有问题。也就是说,该鸽舍用来繁育选手鸽群的种鸽的性能不合格。如前所述,即使使是经过仔细推敲反复挑选从成功鸽舍引进的种鸽,有时也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作种效果。因为好赛鸽不等于好种鸽,血统书上延续数代的骄人赛绩不能保证后代的成绩,个别冠军鸽甚至生不出一只同样出色的后代。所以,一个鸽舍在初露头角之后,很可能由于种鸽选用不当而变得一蹶不振。

        事实上,有许多称雄于远距离赛事的强豪鸽舍,其成功主要是依赖于某个黄金配对,而其他配对所生选手与之相比总是稍逊一筹。带来成功的那对种鸽的作种价值当然是合格的,而其他的配对不仅后代出成绩的概率低,作种价值就更值得怀疑了。所以,我们在引进种鸽之前必须对该鸽舍的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当然,种鸽配对之所以不成功,有的是遗传基因存在缺陷、根本不具备作种资格,有的是管理不当造成种鸽体质下降而生不出健康的幼鸽,还有的是配对双方的遗传基因不能良好结合,即所谓“不合配”。所以,如果第一年生出的子代鸽表现平庸,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继续使用该种鸽出一年小鸽。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不合配”的情况,可以在拆对后与体格、体型、血统等都不同于过去配偶的种鸽重新配对。这样再尝试一年,如果依然生不出理想的子代,就应该坚决从种鸽阵容中将其淘汰。在繁育选手的过程中,子代鸽的表现比种鸽本身的血统及赛绩更重要,只有当后代飞出成绩时才能对种鸽作出合格的判定。当然也不能完全无视种鸽的血统和赛绩,假如种鸽出自名门并拥有超凡的竞翔成绩,而且生出的子代鸽也有良好表现,那才是最理想的繁殖效果。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日本翔圣巨著:作出与竞翔(连载三十五)下一篇:黑田鸽舍的一年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