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康
《赛鸽天地》杂志责任编辑,该杂志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教育电视台《信鸽》栏目节目统筹,中国教育电视台《飞翔》栏目主编,内蒙古卫视《赛鸽天地》栏目执行制片人。热衷于赛鸽文化的传播。自幼养鸽,那时以观赏鸽为主,也有少量信鸽。1983年加入信鸽协会,曾担任一级裁判员。参加市、区、俱乐部的比赛,近年以打公棚赛为主。
详情>>

春季种鸽配对:是“集体婚礼”还是一事一办?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鸽友在“理念”方面进步飞快。三十年前,大家奉行的饲养方式是“自然制”,鲜有实行雌雄分棚的。而现在,凡是有条件的鸽友,多数都实行了雌雄分棚饲养,尤其是基础种鸽,完成当年春季的繁育之后,一般都要分棚,以保证它们适时地进入换羽期,以利来年的春繁。观念是在不断进步的,手法在不断地更新。哪怕是“雕虫小技”,也会带来赛鸽在“质”的方面的些许进步。在提高种鸽体质、提高作出幼鸽质量方面雌雄分棚制无疑是有效的。经过秋季冬季长期的分棚,当春季来临时,采取何种方式给种鸽配对?现在又有了更精细的理念与手法。一些前卫的鸽友已经在使用。

      粗放的种鸽“集体婚礼

      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鸽友,在推行雌雄分棚十几年的时间里,春季给种鸽配对,多选择春节后的某一天,将分居已久的雌雄种鸽合棚,按人为的“指定”,包办成婚,步调一致,高度统一。至于是否全部种鸽都在这一天有婚配的要求,则尚欠考虑,没有针对个体不同的情况所设计的“个性化婚礼”。因此也就不能保证所作出的幼鸽是其父母鸽双方均在体能和情绪高峰时的爱情结晶。分居了几个月,养精蓄锐几个月,只因为粗放的“集体婚礼”,而没有捕捉到最佳的婚配时机。

      信鸽界是从来不缺乏智者的,善于动脑是鸽界先贤的特点。信鸽运动进入职业化、产业化,更给擅于动脑的鸽界智者提供了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即成本和利益。精准地作出最有希望获奖的鸽子,可以降低成本,因为无论是打特比环还是交公棚,成本都是不菲的。利益更是无尽的动力,目前特比环或公棚获胜的巨大利益,是值得鸽友们把育种工作做得精益求精的。

      集体婚礼”的不足之处

      雌雄种鸽分居,相对于自然制来说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节制生育是优生优育的必要手段,中国人历来认为,新生的一代,源于“父精母血”。同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养生”,父母精血足,则子女体格壮。因此,从前一年的换羽期开始分居,度过漫漫的秋季和冬季,雌雄种鸽在各自的棚中休养生息,培补元气,为来年春季的繁殖养精蓄锐。

      但是,有一个问题需引起重视,那就是种鸽虽在居住、饮食方面没有差异,但春季来临时,它们进入“状态”的时间却有先有后,这一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也许包含了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差异。这个差异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步调一致的“集体婚礼”却恰恰忽视了这种个性化的差异,使鸽群中尚未进入最佳婚配状态的种鸽,在不适当的时机配对,造成的后果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雌雄双方交配的意愿不强烈,虽关入同一巢箱,但互不理睬,形同陌路。②一方性急如火,一方宁死不从,直至打得头破血流。③免强作出后代,但未得到父母“真传”,赛绩不佳。“集体婚礼”式的种鸽婚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悠悠数月的分居前功尽弃。信鸽事业发展到如今这种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为每一羽、每一对种鸽提供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管理应当是值得的,这也是今后的大势所趋。不这样做,就不能让你手中的优秀种鸽发挥到极致。

      在满清统治时期,来自关外的满清贵族保留了他们打猎的兴趣和习惯,皇宫中以及王公贵冑的府中都有专门饲养和训练猎犬、猎鹰的“技术人员”,当时的称谓是“把式”。是专门靠这个技艺吃饭养家的。我小时候接触过这种“把式”,感觉到他们把自己的行当吃得很透,有许多讲究和“说道”,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特别专业”。虽然在一些“老北京人”的口中有时还能听到“把式”这个词,但新生代的北京人已经不习惯甚至不理解“把式”是什么意思了。我个人觉得,现代的词汇 “工匠”与“把式” 一词有相近的意思,也能充分表达其内在所包含的“专业、精细”的含义。因此,我认为,在信鸽已经进入职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养鸽人、赛鸽教练应该具有“工匠”精神,从而具体地表现出专业、细致、精益求精,不忽视每个细节。

      “种鸽婚礼”一事一办,体现工匠精神

      信鸽比赛中的“大兵团作战”,已经不适合当今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比赛,试想,参赛费用昂贵的高端比赛,一枚特比环售价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很少有人用过去打普赛的方法,动辄上笼100多羽,指望以多取胜,浪里淘沙。这样一则成本太高,再则让人觉得没技术,招人窃笑。既是工匠,玩的就是技术,追求的是高成功率,用一句现代军事用语叫“精确打击”。

      摒弃了种鸽配对时的“集体婚礼,采用“成熟一对配一对”的一事一办,工作量相应增加,但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考虑都值得。这需要鸽友在鸽棚中蹲更长的时间,细致入微地观察处于分居状态的雌雄种鸽,哪一羽“旺”到了极点,哪一羽火候还欠佳,一定要区别对待。双方最佳的状态,可以用干柴烈火来形容。干柴烈火似乎更多的是对雌雄双方的性欲的形容,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信鸽在情欲方面的诉求,一定要两情相悦、一见钟情才好。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情欲和性欲两方面满足它们的要求和条件,才更有可能作出优秀的后代。无数事实说明,种鸽自由择偶所作出的奖鸽,绝不比人为指定配对作出的少。因此,“种鸽婚礼”一事一办也包含了种鸽自由择偶的内容。也许,古人所赞许的“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就诞生在中国鸽友的“工匠”精神之中。

      一事一办并非“包办”

      一事一办体现了一种精细的精神,但一事一办并非是沿用鸽主包办的人工配对,而是采用一事一办与自主择偶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将进入巅峰状态的雄鸽独自放入一间空鸽舍,这间鸽舍应与之前它居住的鸽舍环境与布局相同,以免其产生应激。打开巢箱,放置草巢,确认雄鸽进入新鸽舍情绪正常之后,在寡居雌鸽中选三羽状态最好的,同时放入独居的这羽雄鸽舍中,让它们自行择偶。最先与这羽雄鸽配对成功的肯定是情欲和性欲最佳的雌鸽。这样的组合,作出优秀后代的可能性比较大。

      正像夏拉肯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懂得鸽子。我认可他说的这句话。我们为种鸽配对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一定能得到“黄金配对”并作出夺金揽银的选手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提高作出优秀后代的概率而已。

专栏作家发表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要为赛鸽补充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下一篇:重提信鸽科研

信鸽小工具

App下载

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